2017年,钟楼区环保局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均按计划得到有序推进。全年我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9天,比全市平均数多12天,大气环境质量为城区最优。钟楼大桥和连江桥下考核断面提前达到考核目标。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实施生态绿城建设
一是整合近年来我区生态绿城建设成果,以沿童子河、后塘河、龙江路、老运河绿化带形成的环形绿色城墙为“一环”,青枫公园、皇粮浜海绵公园为“两园”、白荡河绿地、三堡街绿地等凸显城市特色的节点绿地为“多点”,建设形成“一环、两园、多点” 生态保护网络。目前,已对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前期调研,下一步将联系专业部门进行规划设计。
二是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以钟楼区大型青少年环保公益活动——“齐种幸福树 共享幸福果”为主阵地,让绿色走进家庭,共享绿色成果。
三是认真推进生态细胞创建工作,建成1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1所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学校。
(二)着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开展禁燃区建设。对邹区镇范围内329台懒汉炉进行了拆除,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下一步,全面开展排查,彻底清扫私自使用懒汉炉的现象。
二是开展油气回收专项整治。对辖区内所有的加油站和油库的油气回收装置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完成常州市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的油气回收装置升级改造工程。对2个油库和2个加油站进行了监督性监测,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1家加油站进行了处罚。
三是开展砖瓦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对全区16家砖瓦生产企业开展了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其中对3家砖瓦企业进行了取缔,责令9家砖瓦生产企业停产整治,2家砖瓦企业主动关闭,还有3家砖瓦生产企业完成了提标整治工作。
四是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对33家企业实施了VOCs专项整治工作,关闭了22家化工企业,共计减少超过700吨VOCs。编制了汽修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并完成了年度整目标任务。
五是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在检查中,着重向餐饮经营者宣传相关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对如何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如何设置排放口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及时、不主动整改问题的餐饮单位,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积极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
六是加大秸杆禁烧工作力度。针对我区农田分布散,面积小的特点,区环保局列出重点区域,组织专门巡查小组,在夏、秋季节每天组织秸秆禁烧督查。同时,将秸杆禁烧工作列入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发动街道、村委的作用,加强宣传、及时劝阻,确保将秸杆焚烧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快推进水环境整治工程
一是推进重点考核断面上下游2公里范围内的小流域综合整治。实施了前进河与凤凰河水系沟通及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西林街道前蒋河塘和后蒋河塘水环境综合整治,皇粮浜(西林)段支浜水体和陈渡镇东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所有整治任务都在有序开展中,将在年底前完成。
二是制定太湖治水年度减排计划,确定了22个工业结构项目,已全部完成。
三是推进重点行业整治。今年,我局对涉重行业、表面处理行业和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
四是推进邹区水环境整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完成建设。卜弋集镇新建100吨和200吨各1座、泰村集镇1座400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了下港浜、礼河、岳西河等河道的整治。全省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中,我区邹区镇17个行政村的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
(四)强力实施环境监督监管
一是严把环保审批准入关口。今年,2017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10个、验收项目52个,指导企业登记备案建设项目226个。对辖区内新改扩建项目,我局能按照相关最新文件严格审批,特别是对涉及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能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加大环境监管检查力度。今年以来,为弥补环境监管人员力量的不足。我局主动启动“5+2”、“白加黑”工作模式。出动约6100余人次,检查约3000余场次。其中,组织了45次夜查。开展了太湖安全度夏专项执法行动,保障了水环境安全无事故。在暴雨降临期间,分成多个小组,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检查,有效防止生产废水混入雨水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对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村委(社区)三级巡查制度和发现上报、问题整改机制,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加重环境违法行为处罚。2017年,共处罚企业72家次,罚款额495万元。环保新型案件22件,其中按日计罚1件,查封扣押案件5件,限产停产案件9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3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4件。
(五)积极强化队伍能力建设
通过开展“三大一实干”、“学先进、树典型、争一流”活动,进一步凝聚战斗力、调动积极性,培养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环保队伍。目前,局中层以上干部、骨干均身兼多职,积极奋战在环境保护一线上。
一是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提升素质水平。认真学习各项新的政策和规定要求,以过硬的能力水平适应当前环保工作新要求;加强与兄弟局的交流,学习更科学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学、树、争”大讨论,组织局干部职工向环保系统先进人物学习敬业的精神,树立局先进典型,力争取得一流工作业绩。
二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在项目审批时,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大项目以及省市区重点项目,优先核定排放总量指标,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在执法检查时,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能够精心指导,讲透环保要求,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问题整改的服务。在处理信访时,能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努力做到“三清”,即:把存在的问题查清、把整改的措施讲清、把付出的努力说清。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履职意识。邀请区纪委常委潘晓文同志作了《心存敬畏,严守底线》授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在每个办公室张贴“十带头”、“十严禁”宣传画,重点围绕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等内容开展整治活动。开展了“小微权力”专项整治,对局每项权力的流程进行了梳理;开展了“三大一实干”入户走访活动,认真了解和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六)积极为开发区西进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对新建项目环评审批的服务,创新工作思路,特别是在环评审批中的难点问题敢于担当、敢于突破和创新。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对老百姓周边突出的环境问题“零容忍”。开展对邹区“散乱污”企业的专项整治,为开发区西进项目的引进中在环境保护方面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大的环境空间。
三是加密对邹区原有重点企业的走访和服务,为现有企业的升级发展夯实基础,为新引进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通过上半年对白荡浜等40个河道断面进行采样分析,我区达标率仅为21.05%。邹区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全区10条黑臭河道,其中9条在邹区。主要原因是邹区镇的污水管网覆盖率不高,邹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够,河道水质受生活污水排入的影响较大。
二是环境执法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在环境监管方面,我区环境监察大队实有14人,其中正式编制9人,负责全区2000余家工业企业和3000余家小型、三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其中3个监察中队长还负责3个科室的工作任务,队伍力量与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目前,我局共有6人参与区“263”专项行动的协调推进,主要领导兼任“263”办专职副主任外,还有3人抽调至区“263”办,所有人均兼职负责相关工作,对履行局本职工作影响较大。
三、2018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2018年,是进入环保工作新时期的第一年。我局将以新的工作机制为契机,加强对环境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难点问题的攻坚力度、加强对环境队伍的建设力度,确保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一是大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区“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和督查作用,运用多种措施激发各部门、基层履行环保职能的主动性,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开展“263”专项行动的合力。把我区环保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263”专项行动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这一契机,着力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根据“水十条”和省、市要求,完成区域总氮、总磷污染物削减任务。通过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切实淘汰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企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强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主要是推进邹区镇禁燃区建设,于2018年实现全区无煤;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四是努力提升环境执法水平。提高环境执法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完成钟楼区环境监控中心提升改造;用好环保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履行好环境监管的职能。加快建立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领和发放工作。对存在环境违法等严重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建立多部门环保信用联动激励与惩戒机制。
五是全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危险废物监管等工作,确保环境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六是强化环保队伍建设。以垂直管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队伍力量建设和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与当前环保监管任务相匹配的环保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