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邹区镇、各街道、各部门围绕年度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目标,查找薄弱环节,夯实工作举措,扎实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四季度和全年考核成绩
2017年,我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年度得分为96分,排名全市第三,落后第一名新北区1.6分、第二名天宁区0.6分,其中四季度,我区得分为94.3分,排名全市第三,与第一名天宁区和第二名新北区分别相差2分和1.9分。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
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对照区委、区政府的目标要求和自我定位,对照兄弟地区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实绩,我们面临着“标兵”与“追兵”角色互换、长期积累矛盾问题集中爆发的严峻形势。分析四季度及全年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总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失分因素:
1、住宅小区考核问题突出。住宅小区历来是城市长效管理的重难点所在,也是主要失分点。去年四季度,在市考中我区住宅小区问题数占问题总数的比重为55.4%,高于全市平均5.5个百分点;四季度全区现场考评总扣分4.8分,其中住宅小区扣分2.5分,远远高于天宁区(1.1分)、新北区(1分),与武进区(2.4分)勉强持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市场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扣分现象较为严重。
2、城乡一体化管理差距明显。虽然邹区镇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管理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考核成绩纵向相比也有明显进步,但是与兄弟乡镇横向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邹区镇城乡一体化考核全年得分90.8分,低于天宁区(94.5分)、新北区(94.2分),与溧阳市(90.9分)、武进区(90.4分)基本持平。
3、部分专项管理水平下降。与往年相比,日常保洁、城中村等的考核扣分明显增多。其中,日常保洁全年累计扣分1.3分,属于街道保洁的扣1.1分,天宁区全年为1.1分、新北区全年为0.3分;城中村考核四季度与全年扣分分别为0.6分、1.4分,天宁区分别为0.3分、0.9分,新北区分别为0.3分、0.4分。
4、群众满意度测评反响不佳。市指挥中心聘请城调队开展的长效管理满意度测评中,我区四季度得分9.2分,与金坛区并列全市第五,分别落后武进、溧阳、新北、天宁0.4分、0.3分、0.2分和0.2分。其中,菜市场满意率94%,仅高于天宁区;住宅小区满意率86%,仅高于金坛区;部件设施满意率92%,全市最低。
我们认为,造成扣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理意识的欠缺。物业公司及民营菜市场往往唯利是图,重收费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对落实长效管理持消极应付态度,导致张贴涂写、日常保洁、晾晒堆放、占道经营等动态性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对管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出新能拖则拖、能推则推。部分社区、村委工作人员未能履行职责,责任心不强,日常巡查浮于表面,对物业公司或发包作业公司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不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处置问题。邹区镇无论是参与意识,还是管理标准、整治力度等方面与城市长效管理标准还不完全适应,镇区环卫作业方式落后、保洁标准偏低,“两违”查处机制落实力度不够,市容环境整治工程推进较慢。
2、保障机制的欠缺。一是缺有效的投入机制。部分街道满足于迎检的事前突击和事后协调,忽视做好基础性工作,对老小区、安置小区等薄弱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重视程度不够,一旦涉及资金投入即存在畏难情绪,致使一些设施破损、绿化缺失、配套便民设施不足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二是缺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年下半年部分街道已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但仍有个别街道至今未有相关政策出台,而真正把这些激励机制落实到位的也少之又少。三是缺有效的攻坚机制。区指挥中心定期梳理薄弱区域,对问题较多的街道提前发出考评预警。但是街道对“老大难”问题缺乏攻克的勇气和举措,街道、社区与物业之间协调配合不畅通,往往导致市级考评中被动应对、失分较多。
3、迎检应对的欠缺。一是忽视考评标准。许多城管一线工作人员因为不熟悉考评细则,对扣分尺度存在认识偏差,从而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往往导致市考中扣分。二是忽视群众口碑。长期以来我区长效管理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市靠后,虽然我们所做的每一项细枝末节的工作都与市民息息相关,但没有形成市民了解、理解、支持城市长效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是忽视迎检方式。虽然我们反复强调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而且现场人员也没有主观故意,但是去年我区因为在市考中迎检突击、干扰考评而接二连三扣分。表面上看是应对市考的技巧问题,本质上还是对自身管理缺乏底气和自信。
二、狠抓关键,提升水平
新的一年,围绕区委、区政府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区城管局将与镇、各街道、其他各职能部门一起,以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城管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1、健全“主官主责”机制。真正把城市管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导向从文件强调转化为实际行动,镇、街道主要领导针对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要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引领带动手下一帮人。特别是对本辖区内的城市长效管理薄弱部位、管理症结、扣分重点,要有清清楚楚的“一本账”,并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2、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城管局将坚持贯彻区政府确定的一季度一点评、一月一通报等工作制度,对城市长效管理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矛盾长期积累、迟迟不得解决的街道或部门,在点评或通报中不留情面、直击要害,让相关单位有触动、有行动。利用好由街道领导参与的微信群,每周对一周市考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和问题剖析,对问题突出的网格或部事件及时通报至所在街道主要领导。
3、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兄弟地区经验做法,建议各街道要加快出台并落实城市长效管理奖励办法,并把各项奖励措施严格兑现到位,让每一位城管人的辛勤付出能够得到肯定。今年区城管局对镇、各街道的综合考核评分中,也将动真碰硬,拉开差距,更直观地体现各单位城管工作的实绩。
4、健全部门联动机制。长期以来,我区主要道路保洁由环卫处负责,城市绿化带保洁由区建设局承担。为理顺城市保洁机制,我们与区建设局对接协调,今年在部分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对道路、绿化由环卫作业公司实行一体化保洁,通过“一把扫帚扫到底”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消除绿化带内卫生保洁盲区和死角。围绕住宅小区管理这个重难点问题,城管局将与房管、民政等部门开展联动,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协同,对管理薄弱的住宅小区逐个巡堂会诊、明确要求、传递压力。
5、健全网格责任机制。切实改变目前网格化管理虽定人定责、但缺位失位的现状,严格执行“定人员、定区域、定标准、定责任”的网格管理责任制,让每一位网格责任人下移工作重心、提高工作责任心,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尤其是针对管理较为薄弱的住宅小区,各街道要主动适应市考模式,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八点钟”上岗巡查机制,及时消除扣分隐患,及时利用智信平台上报问题。区城管局也将推进“城管队员进社区”,配合做好小区日常巡查工作,通过街道城管科、社区居委会、城管中队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改变住宅小区长期低水平管理的现状。
6、健全巡查考评机制。区城管局将主动适应市级考评规则,按照区考标准源于市考、高于市考的要求,对全区网格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考评,常态化开展重点问题整改核查。通过日常考评发现问题,并督促引导各街道从突击应对市考中解脱出来,针对薄弱区域和预警问题沉下心来扎实开展集中整治。今年我们区、街两级将围绕城市长效管理重难点问题,发挥市级专项整治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薄弱区域综合整治的投入力度。目前已初步排定环境整治项目12个,预计投资1800多万元,其中涉及到老小区、安置小区的9个,累计投资近1500万元。
钟楼区城市管理局
钟楼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二〇一八年二月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