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发改局
(2017年12月14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发改委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两聚一高”目标的精神内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提升年”等工作部署和要求,发挥职能优势,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861.82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52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05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入完成64.98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22亿元,增长12.7%;进出口总额完成148.32亿元,增长10.4%;实际到账外资完成5730万美元,增长-6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38元,增长8.1%。
(二)规划引领,打造产业高地
围绕区划调整后开发区西进战略的实施,推动加快邹区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修编,编制《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明确以智能制造、光电照明、新材料为主的产业定位,打造产业进一步集聚,优势更加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钟楼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为突出优势,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制定了《钟楼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明确以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六大产业为重点产业,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升级、平台载体提升、重点项目推进等六大行动,三年累计服务业投入力争突破93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0%左右,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按照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的要求,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牵头编制了《钟楼区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发展(双修)及建设行动规划》;推进完善《殷村特色小镇规划》,加快建设殷村职教特色小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编制《常州市西部片区供热管网规划》,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项目为要,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10个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1-11月份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9%,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4个项目实现竣工。97个区重点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113.1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8.6%。重大项目有望实现突破,总投资30亿元的华润智慧能源项目即将签约。
二是提升项目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加快推动十大产业链项目建设,调整充实重点企业和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6.4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12.8%,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助推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共争取到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近1.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新兴服务业的项目引进和培育。百度创新中心、腾讯云钟楼运营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引进,车当当、小象优品等一批互联网平台经济企业先后落户,为钟楼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后劲;华贸通成功入选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大华进出口获评2017年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精研科技、海川卓越、泛泰大西等3家企业入选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引领了服务业转型升级。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邹区镇、开发区和新闸街道入选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单位。
(四)重点攻坚,促进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开展了淘汰落后产能,打击“地条钢”专项行动,确保钟楼区域内无地条钢企业;实施“263”减煤专项行动,关闭燃煤锅炉304台,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30%,预计关闭上述耗煤设施形成的煤炭削减量3952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1%。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华润钟楼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以来新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8个,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1兆瓦。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列入全市补短板重大项目3项,分别是钟楼区防洪设施提升工程、邹区污水处理厂和荆川小学,计划总投资2.85亿元,1-11月份完成投资2.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1%。
三是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钟楼开发区作为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实施“西进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四是稳步开展PPP模式探索实践。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推荐钟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新闸街道医疗康复及其配套项目申报PPP项目,其中钟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成功入选2017年度第一批省级PPP试点项目。
五是特色小镇积极推进。今年,殷村职教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青春文艺公社、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文化名人旅舍、中公培训教育江苏中心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对接。小镇客厅装修设计方案初步完成。
六是深入开展苏陕扶贫合作。与安康市镇坪县扶贫合作工作进行多轮互访,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双方达成了《钟楼区·镇坪县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落实推进方案》,签订1份《钟楼区·镇坪县深入推进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6份镇村对口扶贫协议及2份企业合作协议。
(五)服务优化,提升工作效能
一是认真开展“三大一实干”活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市委“三大一实干”和区委“四个过硬建设年”活动要求,局机关干部结合工作调研等开展了走访企业、群众活动,累计走访企业78家、群众360户,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群众的诉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推行“周末学习日”制度,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交流,有效提升了理论和业务水平。
二是履行职能,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作用,牵头起草修订了《开发区、镇、各街道2017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认真制定《钟楼区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分解方案》,加强与各板块和部门的沟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务实推进“开发区西进”战略,开发区西进作为全区的一号命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产业西进、科技西进、项目西进、基础设施西进和社会事业西进,并且排出了开发区西进十大工程。我局负责担当,主动作为,在规划论证、项目立项、协调推进、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争取到市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形成了一月一次现场推进会、一个项目储备库、一个项目工作QQ群等“七个一”推进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了项目推进的实效,也受到了基层的欢迎。
我局加强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对接,利用好网上平台,加快项目立项的办理,一年来,共对310余个项目进行立项批复。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统筹谋划、突出创新驱动、突出结构调整、突出提质增效,为促进钟楼经济新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找准切入,把握新机遇加快发展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等重点领域,加强工作调研,依托大背景,大环境,深入研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优势、机遇,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有效对接。在我市中轴崛起战略中,找准位置,把握机遇,重点研究依托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邹区灯贸市场两大专业市场,结合引进发展新兴服务业、服务业新业态,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打造重要物流节点,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方向、政策研究,结合钟楼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做好规划调研工作,寻求新的产业集聚和发展的机遇。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的调整和轨道交通规划实施,会同规划等部门,开展研究、调整新的各次产业及业态的布局及规划,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配合做好在谈、在手项目的落地、推进工作,切实加强对上衔接,积极争取我区更多事项纳入上级规划,把握机遇,实现钟楼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夯实基础,打造新平台突破发展
一是围绕开发区西进战略的实施,加快常州科技街、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重点服务推进好园区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协调破解节点、难点,推进邹区电商产业园、中冶新材料产业园、中铝稀土产业园、激光照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使优势产业在新的平台加速集聚。
二是扎实推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依托钟楼经济开发区、新闸街道等街道现有存量资源,加快中科创新科技园、智谷工场、北自所常州产业基地等微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南大街、荷花池等街道电商、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的态势,引导、扶持打造特色楼宇、特色产业街区,形成集聚优势。依托原市属企业老厂房改造,加快项目招引落地,重点推进好新博智汇谷、博济·五星智造园、米码头壹号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
三是加快落实制造业、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政策落实、措施落实、项目落实,确保平台建设有依托、产业发展有龙头,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全力推进殷村职教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小镇客厅装修改造,确保明年4月份前开门迎客。在规划调整到位后,迅速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努力完成投资计划任务。通过加快小镇的建设,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点。
(三)适应形势,落实新举措务实发展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立足钟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重点是落实“263”行动目标、继续抓好“补短板”工作,摸排项目,加强对接,加快推进。
围绕提质增效,着重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链项目建设,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市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改革要求,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和模式,按照重点产业项目、创新平台项目、园区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等实行分类管理,组织挖掘有效投入,积极形成重大项目“储备一批、落地一批、洽谈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严格落实“七个一”项目推进工作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参与程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确保项目快投入、早见效。
(四)提升效能,贡献新作为服务发展
坚持“周末学习日”集中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十九大精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驾驭经济、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积极开展“双百”走访服务活动,掌握实情、了解需求、加强指导,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困难问题解决到关键点。加强廉政效能建设,开展“群众办事零障碍”工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教育,采取正面引导、反面警示方式,加大监督和制约力度,确保所有干部公正办事,公道做人,勤政务实,廉洁从政,树立发改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深化对口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协调推动机制,开展旅游、工业、农业等产业协作,加大医疗卫生、教育等助学助医扶贫协作,深入推进镇坪“一村一企一产业(基地)”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