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全力推进开发区西进,坚决打赢“四大硬仗”,全面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力求创新突破、促进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厚植钟楼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第一部分201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指标克难求进。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趋势是先扬后抑。1-5月,全区30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55.74亿元,同比增长8.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全区工业投入完成23.61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技改投入完成16.55亿元,同比增长9.0%。
1-6月,全部工业实现开票销售307.43亿元,同比增长2.26%;全部工业实现应征税金6.67亿元,同比增长10.80%。
2、产业结构特色鲜明。1-5月,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共完成产值291.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1.8%,同比增长5.7%。以东风农机、常柴股份为代表的农机行业、以西电、东芝为代表的输变电行业、以昊邦智控、科达斯特恩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以裕兴股份、华日升为代表的新型复合材料行业,成为我区四大百亿特色产业基地和集群,共完成产值183.7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1.6%,同比增长2.8%。
3、新兴产业后劲充足。近几年,我区“四新经济”发展迅速,后劲充足,健康医疗、节能环保等新产业活力迸发,前景看好。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已经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企业,这些点状企业将会逐步拉成链状产业,进而带动区域内整个新兴产业的提升发展。1-5月,我区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15.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5.6%,高于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代表企业为好时新能源、风华环保、锐新医疗远东塑料等。
4、重点企业鼎力支撑。一是亿元企业作用显著。1-5月,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共有75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有18家,超10亿元企业有6家。75家超亿元企业共完成产值283.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9.7%,同比增长8.1%。二是区级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1-5月,我区45家区级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154.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3.4%,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今年为积极响应贯彻开发区西进战略,争取再培育发展到3家,总数达48家。三是新增长点发展良好。今年以来,我区12家市级新增长点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9.11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规模工业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产值净增4.67亿元,完成市年度产值增量目标的46.7%。
5、重点项目全力推进。2018年我区重点工业项目共有24个,总投资额64.16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总额18.72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额6.52亿元,时序39.64%。其中已开工14个,项目开工率58.33%。其中,市重点项目6个(科试、裕兴、精研、北自所、中英、空天)项目,总投资额44.2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9.77亿元,截至5月份完成投资额4.35亿元,时序44.53%。省重点项目1个(精研),总投资5亿元,18年计划投资3亿元,截至5月份完成投资额1.4亿元,完成年计划46.67%。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1、全面推进综合评价。今年,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被钟楼区政府列为2018年九项创新突破工作之一,明确提出要有阶段成效和常态长效。为此,区经信局春节前就赶赴先进地区认真考察学习,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拟定了工作计划,列出了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要求。3月上旬,我区制定出台了《钟楼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意见》(钟政发〔2018〕10号),提出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等,成立了领导小组(钟政办发〔2018〕7号),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随后,我区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列出指标体系,部署具体任务。5月上旬,我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系统平台项目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采购,最后由常州市测绘院和常州市新北规划与测绘信息中心以联合体形式成功中标(项目编号:常采竞磋〔2018〕0019号),并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后期由第三方单位参与技术指导和平台系统开发等工作。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信息归集和预评价基本完成。
2、努力抓好目标管理。加强目标管理,抓好序时进度,对全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细化落实,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区,努力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加快增量培育,及时了解重点行业运行走势,加强跟踪服务,提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判,争取确保格力博等12个新增长点全年新增产值超10亿元;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小转规企业目标12家,上半年挖掘培育20家。
3、积极保障生产要素。做好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与协调,将影响生产的因素减到最低。贯彻落实常州市平安电力建设实施方案,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的有序用电和需求响应以及重点企业的生产保障等,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定期联合供电、街道等召开一季度、上半年企业用电需求联席会议,协调企业用电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努力争取更多的用电企业享受到电力市场改革的红利,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进入省电力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交易电量,降低用电成本。今年共有23家企业获得批准。
4、有力促进节能降耗。我区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各项节能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鼓励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指导。上半年,完成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10个;积极配合市节能中心,准备实施能源审计企业4家,节能监察企业6家,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2家,提高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继续开展“263减化”。我局认真落实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工作,着力去库存、控增量、优总量,加快化工行业结构调整。针对不同企业情况,采取差别化的对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263减化”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到2020年,我区减少化工落后产能50%,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无化工园区,全部化工企业70家),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全区共“减化”35家。为加快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环境治理,根据区主要领导的要求,我区“减化”工作主动加压,确定全区到2018年实际“减化”目标为49家。上半年,已经关停化工企业9家,全区累计实现“减化”30家,区级已验收21家。
6、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改善空气质量强制污染减排方案的通知》(苏大气办〔2018〕6号)和《市大气办关于公布2018年度大气重点管控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常大气办〔2018〕2号)文件精神,对照工作职责,我局切实做好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列入名单的4家省控企业和9家市控企业的强化管控,通知企业上报限停产措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到位并且加强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7、全面推动工互平台建设。钟楼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经形成工业互联网的功能主体且初具规模,下一步将会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架构,以点串线,以线造链,进而全面服务区域内甚至全市的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局全力推动“企业上云”,积极走访祥康电子、北自所、微悦信息、格力博和新博智汇谷等多家企业及园区,为全面推动区域工业互联网建设打下基础;与常州
电信联合举办“企业上云”宣贯培训会,接下来系列培训活动将围绕中机云创平台在各个板块开展;推荐神州网云公司通过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评选,并推荐格力博、中环互联网、神州网云和北自所长江院参加省工业互联网双优企业评选;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对照《江苏省“企业上云”工作指南和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指南》,完成市经信委分解下达的指标任务,做好上云储备企业的培育,并发展一批三、四、五星级上云企业。
第二部分2018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1、瞄准全年目标,加强运行监测
目标任务是一贯重点的工作内容,要继续加强对年初下达的各项指标的管理和监测,抓好序时进度。客观存在的差距需要正视,主观担当的差距需要转变,个别优势的指标仍需保持。要进一步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按照时序进度细化分解各项经济指标。要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工业项目、重点监测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工业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困难需求,增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形象进度
坚持重点项目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推动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快投运,早达产快见效,促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确保重点项目年度开竣工率同步提升。重点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22个重点产业项目,力争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年内新建项目100%开工并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续建项目100%完成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年内计划竣工项目100%竣工。
3、联合多方力量,推进减化工作
至2018年底,我区还需关停化工企业19家,其中邹区镇13家、北港1家、五星3家、西林2家。邹区作为减化工作主战场,剩余化工企业数量多、大部分还在正常生产、情况复杂、抵触情绪强,势必是一场攻坚硬仗。2018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重点紧盯邹区减化工作,联合安检、环保方面对企业施加压力,结合企业所处地块拆迁时间安排、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期限等因素,针对每个企业倒排计划,制定关停方案,定期督察,确保完成。
4、加大扶持力度,服务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主动对接企业,预排相关项目库,提高项目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科技创新、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电力能源、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类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整合生产要素,和各相关部门协调做好煤、电、油、气、运等各项生产要素保障工作,特别要认真做好现阶段“迎峰度夏”的有序用电、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5、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
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向各领域延伸拓展,促进跨界创新、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大型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设备,逐步推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工厂)。同时,加快常州科技街和新闸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以北自所常州基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6、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综合评价
全面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以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机制,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激励企业提质增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创新探索结果运用,引导和推进全区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上半年,制定工作计划,出台实施意见和评价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完成自建平台开发和规上工业企业数据采集及综合评价;下半年,完成全部工业企业数据采集及综合评价。
7、集成优势资源,打造工业互联网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钟楼区目前已经形成工业互联网的功能主体且初具规模,下一步将会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架构,集成工业领域各行各业各类优势资源,构建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的高效工业生产体系和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最终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进而全面服务区域内甚至全市的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接下来将以推动设备上云为核心工作,依托北自所长江院的中机云创平台,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优先推动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有优化潜力的设备上云,确保在明年518以前,打造一批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