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市场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提升,是一种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我区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6]92号)的相关规定,按照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加强对PPP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重组织、重培训、重审核,有力促进项目规范运作和快速落地。
(一)强化组织保障
钟楼区建立健全PPP项目工作机制,区政府专门成立由区长董彩凤任组长,副区长芮春祥为副组长,区发改、农业、财政、建设、卫计、环保、房管、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钟楼区PPP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审核分工责任机制。通过建立这种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推动PPP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开展业务培训
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是推广运作PPP模式的重要保障。2017年区财政局开展了多层次的PPP业务培训,编印《PPP政策制度汇编》,通过邀请PPP业内专家在PPP的法规、政策、知识、程序、模式等方面进行专业授课和专题讲解,提升大家的理论业务水平。同时区政府还组织各级部门主要领导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如至上海交流学习PPP项目的推进情况,开拓眼界,拓展思路。
(三)加强论证审核
项目是PPP工作的抓手和载体,我区坚持把项目征集和申
报作为工作重点,根据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等各阶段情况,严把项目质量关,按照项目收集、论证、报告、申报流程,每年年初下发通知,征集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内潜在的PPP项目。组织开展PPP项目论证会,并就论证通过的项目专题向区PPP领导小组及区政府进行报告,待上级审核同意后向市财政局进行项目申报,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同时做好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工作。
二、我区项目推进现状
2017年,我区邹区镇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新闸街道的新闸街道医疗康复项目,均已纳入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其中邹区镇现代农业园区PPP项目属于省PPP示范项目。
(一)邹区镇
常州市钟楼区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1.18亿元,拟合作期限30年,具体分为基础设施项目和钟楼现代农业园区二期开发项目两部分。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6.40亿元,内容包括安置房建设及运营、园区道路建设维护以及土地整理;钟楼现代农业园区二期开发项目总投资约4.78亿元,内容包括高值精品农渔产品生产和观光休闲体验度假服务。现该项目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填报,已完成识别阶段信息录入并即将进行准备阶段填报。
(二)新闸街道
新闸街道医疗康复项目总投资约1.38亿元,拟合作期限10年,主要建设新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康复中心,同步实施环境绿化、道路场地及水、电、气等综合配套设施。另配套建设地下室。项目总建筑面积2518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286平方米(包括: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130平方米,康复中心建筑面积81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903平方米。现该项目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填报,处于识别阶段并等待省厅平台审核。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快推进PPP立法
目前PPP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现有相关政策多为管理办法或部门规章,层级较低。现行PPP相关法规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等领域,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还存在空白。建议出台全面的PPP法律法规,强化履约保证,增强社会资本信心。
(二)完善PPP模式税收政策
随着PPP项目的逐步推进落地,PPP项目公司涉及资产移
交和转让容易产生重复征税问题。根据PPP项目的税收特性,建议PPP税收政策应通盘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将政府给予PPP项目的各项财政补贴纳入免税范围,从而加快PPP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常州市钟楼区财政局
2018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