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区委区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局坚持“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园区是载体、人才是根本、平台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创新型平台、构建服务型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7年主要成绩
(一)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主要指标全面完成。2017年,我局全面落实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大力培育技术水平高、盈利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培育入库11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7.2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56亿元。2、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围绕“大科技”工作理念,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局牵头开发区、镇、各街道,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联合研发和新技术攻关,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3%。3、知识产权工作扎实推进。通过激励、指导和服务企业、院校和研发机构,提升专利产出,截止11月底完成专利申请3330件,专利授权126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96件,授权26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16件。4、科技西进取得积极进展。对邹区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建档立册,有针对性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新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2家、“小升高”培育入库企业3家、民营科技型企业26家、上市培育企业4家;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个,争取省、市科技项目资金125万元。
(二)项目申报全面开展,产业支撑不断强化。通过积极培育、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等多种途径,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申报,取得了积极成效:1、创新平台创建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五星智造园、新博智汇谷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2、科技项目申报扎实开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个,争取项目资金1635万元,西电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换流变压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90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8个,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3、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优异。组织40余家企业、20多个团队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波速传感器有限公司荣获市大赛一等奖,10多家企业、团队获得市大赛其它奖项。4、创新人才项目有效组织。裕兴薄膜科技丁力申报省双创人才项目,中海油陈子辉团队申报省双创团队项目,经过几轮模拟答辩,最后参加省级答辩,为钟楼区创新人才工作开了个好头。
(三)5.18活动成果丰硕,产学研对接不断深化。今年5.18展洽会期间,我区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等城市型经济发展方向,精心组织了20场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主要成果为:1.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百度(常州)创新中心、北自所常州基地项目、常州市特种设备微产业园、江理工大学科技园等15个载体类项目开园,展示了我区载体建设的丰硕成果。2.签约项目量质并举。今年展洽会期间,我区共达成意向项目19个、签约及入驻项目53个,涵盖汽车后市场、检验检测、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签约总金额达28.4亿元。中铝江苏稀土、中国殷村青春文艺公社等3个项目在市“5·18”开幕式上成功签约。3.产学研成果丰硕。5.18前后,我局组织企业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展洽会期间,邀请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专家来常对接,共达成10余个产学研意向项目。
(四)众创建设纵深推进,空间内涵持续提升。围绕年度目标,中心城区众创空间建设推进组牵头开发区、镇、各街道,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1、围绕目标抓载体挖掘。年初经过多次沟通对接,排出今年在建、拟建众创空间项目29个,年中对专业化众创空间项目进行引导性破题。镇、开发区、各街道围绕各自的工作目标,积极挖掘闲置载体,扎实推进项目建设。2、围绕节点抓载体建设。各板块以5.18、9.28活动为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倒逼项目建设、装修进度,全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南大街智汇园、新世纪半山MALL文创空间、云空间居家文化创意园、K12创学空间顺利开园、开业,启迪之星(常州)产教融合众创园、博济汽车后市场文化创意园启动建设。至年底,全区建成众创空间项目52个,孵化和加速器面积近44万平方米,入驻项目(团队)800余个(其中属地注册450余个),获得融资项目15个,获得融资6000万元;申请专利28个;申报龙城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大赛项目9个;全年累计举行创新创业活动300余场(次)。3、围绕质量抓内涵提升。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我局编辑了《钟楼区众创空间建设文件汇编》(包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初步意见、众创空间绩效评估办法、创业导师聘选办法等)指导性政策文件,致力于引导各众创空间在增内涵、提质量上下功夫,在龙头项目招引、主导产业培育上见成效。4、围绕创建抓品牌提升。创客咖啡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五星创客邦等4个众创空间获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强普创造者社区等5个众创空间获市级众创空间备案,全区国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分别达1家、8家、9家。
(五)双创中心正式运营,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今年5.18期间,钟楼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成功揭牌,首期工作人员全面到位,并重点抓了以下工作:1、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制定了中心工作人员试用期考核办法、行政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于中心人员的职责分工、上班考勤、出差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实现了中心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2、学习调研全面展开。通过开展内部学习培训活动,以及对区内建成众创空间的全面调研,还组织赴北京、苏州、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开展众创空间学习考察和项目对接,深刻了解了诸多双创先进示范点的物理空间、运营模式以及产业特色等情况,学到了许多先进理论和可借鉴的思路和模式。3、“钟创汇”APP上线运营。“钟创汇”APP于9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由双创中心运营管理,旨在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并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实现区级创业创业工作网格化、数据化、平台化。
(六)党建工作全面落实,“两学一做”持续深化。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1、扎实开展“三大一实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以及对我区30家企业和270户居民进行实地走访,认真听取收集了对我区抓创新、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围绕履行职能、立足岗位和责任传递,分类制定了职责清单、问题清单和服务清单,切实实现了机关作风大转变。2、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每位党员干部通过制定个人自学计划,深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进一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基本制度,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切实加强了党支部建设,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实现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3、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通过组织全体人员观看十九大精神解读视频资料,以及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对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进行了深入贯彻,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