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基层信息>>荷花池街道>>内容
常州府学内,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觅渡校园里,从青年的八礼四仪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古至今,兴师重教的大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常人不争,与人为善,道德熏陶在这片土地上格外浓郁而厚重。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滋养、耳濡目染下,自然会生发出“讲一讲道德、说一说好事”这样的创意和感想,这些都为“道德讲堂”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千年古钟楼、人文荷花池。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荷花池街道,是道德讲堂的发源地之一,十年一路走来,沿着历史的脉络,溯源初心,道德讲堂,从这里启航。
荷花池街道机械一村社区是个老社区,也是个很典型的老年人口集聚社区,社区的“青松书场”作为道德讲堂的雏形,本是为了丰富居民生活的一个免费书场。荷花池街道以此为基础,坚持以营造“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为目标,通过组建一支政治觉悟强、群众基础好、宣讲水平高的宣讲员队伍,在大力宣讲全国、省、市道德模范道德故事的同时,积极挖掘、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宣讲他们的凡人善举,随后逐渐演变为道德讲堂。
说起“青松书场”,作为召集人兼“说书先生”的钱孟林老先生最有发言权。他说,退休以后由于酷爱读书,对常州人文历史尤感兴趣,家中藏书颇多,于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2007年开始,钱老就陆陆续续写了近40个有关常州人文历史的讲稿,在社区书友会讲给大家听,每次10多分钟,很受大家欢迎。有的老人说:“虽然是老常州,勿少事体还是头一次听说,讲着好嘚!”于是,2008年,机械一村社区成立“青松书场”,钱老一如既往坚持亲自撰写宣讲稿,主讲200多场,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发现者,从传播者到践行者的华丽蜕变。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道德讲堂的开设,犹如一缕春风,吹暖了居民的道德心田,更如一片强大的磁场,汇聚了各方道德力量。10年来,荷花池街道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街道及各社区开展各种形式和主题的道德讲堂500余场次,惠及受众25000余人次,用道德歌曲平静心灵,用先进事迹触动心灵,用经典语录净化心灵,给大家呈上了一道道丰盛的道德盛宴。通过这一载体,鼓励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传颂凡人道德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讲堂开在家门口,道德春风沐全城”。
10年来,荷花池街道积极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涌现了陈伯海、羿耿庵、徐培义等9名身边的好人典型。通过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2019年,常州好人羿耿庵荣获“江苏好人”称号,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肖建丽荣获“最美常州人”称号。
2019年,荷花池街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契机,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盘活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效能,建成荷花池秋白党建文化广场、西新桥二村“聚心苑”党群服务主题文化广场等富有人文特色的多领域、多功能党建文化和文明实践阵地,充分发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建设高质量的人文荷花池和活力主城区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承载着“人文荷花池”的初心,浸润着悠然的千年古韵,怀揣着中心城区的人文情怀,肩负着创新发展的历史担当,向往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每一个荷花人正满怀激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努力奔跑,奋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