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清新空气不仅是群众对生态环境最强烈的愿望,也是一个地方环境竞争力最直观的体现。紧扣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系统加强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治理,坚决把雾霾降下来,实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全市城区继续保持最优。一是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完成企业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改造和无组织废气治理等任务,基本完成铸造和机械加工行业烟粉尘治理。二是推进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深度治理和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强化餐饮油烟防治,加强汽车维修行业污染控制。三是严格扬尘污染控制。强化道路冲洗保洁,强化建设工地、物料堆场等重点场所扬尘控制。四是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化工行业体表改造工作,完成工业涂装行业、包装印刷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二)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一是打牢工作基础。深入调查河道取水口、排污口情况,摸清全区河、塘底数,推进“一河一档”建设,修订完善、细化落实“一河一策”。二是强化河长履职。各级河长要定期进行巡查,原则上区级河长每月巡河一次,镇级河长每旬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一次。要针对不同河道功能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制定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三是打造河道样板。系统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加快邹区水环境整治工程进度,加强全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畅流活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全力打造一批“一河、一城、一地”河长制工作样本。
(三)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要摸清土壤家底,完成农用地详查数据评价等工作,做好已关闭搬迁的化工遗留地块调查工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土地利用负面清单。要注重防范风险,以耕地和工业污染场地为重点,扩大典型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切实保障好老百姓的“米袋子” “菜篮子”安全。要加强固废管控,加快推进危废安全处置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持续开展危废“减存量、控风险”专项行动。要狠抓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和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全量焚烧。总之,要强化土壤综合监管,严控污染扩散,确保守住一方净土,保护群众健康安全。
(四)狠抓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严密组织、夯实责任,逐条落实各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要求,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严格执行市下发的《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销号办法》,逐步建立给部门、板块联动长效督察整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2018-2020年必须解决的钟楼区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完成阶段性整治目标任务,以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五)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推动环境监管网格化的落实,整合镇(街道)、村(社区)、村小组(居民委员会)各级力量,织密网格化监管网络。规范监管程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政处罚流程,按照《常州市环境行政处罚流程工作要点》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惩戒力度,加强和司法机关业务沟通,采取重大案件司法机关提前介入,联合办案等形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六)持续推进“263”专项行动。加快制定明年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节点,责任分解到位。针对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程项目,制定工作方案和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统筹整体推进。要毫不松懈抓“两减”,采取过硬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完成减煤减化任务;要攻坚克难促“六治”,紧盯目标任务,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提升区域环境质量;要积极稳妥“三提升”,加快实施生态绿城建设,大力提升生态品质,提供更多优良生态产品,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