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钟楼区卫计工作围绕目标任务、增强前进动力,聚焦统筹创新、坚定发展信心,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和开展。
一、顶层规划重统筹,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顶层规划统筹配置,完善基本公卫服务设施规划,提高医疗网络服务能力。重点建设快速推进,启动邹区镇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北港中心新建项目已临近尾声;新闸中心新建项目已完成开工前各项手续,拟建成全区教学实训基地;卜弋卫生院和永红中心完成内部提升改造工程。
二、多方联动促共建,健康钟楼建设成效显著
健康钟楼建设全面实施,12月6日接受省级健康促进区验收,得到考评组高分肯定。推进“幸福养老”工程,助餐服务达到全覆盖;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实现养老机构与学校食堂全覆盖;推进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和健康主题公园提升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展示中心于9月28日开馆。
三、深化医改新突破,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加快构建西进载体,创成省级乡镇示范卫生院2家、省级特色科室2个、市级特色科室3个。建成“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省级试点单位1家、市级生育关怀基地2家。
四、精准扶贫出实招,卫计惠民举措落地有声
推进阳光扶贫,加大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扶贫力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与陕西镇坪县多维度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共捐赠28万物资和1000支结核菌素ppd试剂。选派镇坪业务骨干到我区进修,输送我区8名卫生骨干到镇坪开展为期1-12个月的支医帮扶。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打通镇坪-钟楼-常州市级专家远程会诊通道。
五、解放思想谋创新,意识形态阵地守土尽责
解放思想谋求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借势媒体融合新发展,全方位推进宣传工作。“健康钟楼”微信公众号天天有声,截至目前共推送健康信息257期497篇,阅读量14万人次,在省市区各级主流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500余篇。
六、党建引领正行风,干部人才队伍持续优化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正风肃纪。开展新一轮基层骨干人才遴选,完成下属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组织高校专题培训,举办九期院长主题沙龙。参加各类竞赛,获市家庭医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药专业技能操作比赛团体二等奖、市卫生应急素养情景剧展演一等奖。北港中心王琳团队荣获“江苏省十强家庭医生团队”,五星中心王月环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举行“5.12护士节”和首个“8.19中国医师节”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区将围绕“一三四五”发展思路,即坚持人民健康为中心,完成“三项改革”,实施“四大工程”,提升“五个能力”,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努力实现全区卫计事业创新发展新跨越。
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以健康钟楼建设为发展主线。强化统筹协调、加大部门联动、促进群众共治。积极建立和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提升全民健康的质量和水平,构筑群众健康“保障网”。
二、重点完成三项改革
一是推进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努力做到“三个融合”和“四个转变”,即医疗与卫生、医疗与养老、健康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改革观念、工作重心、合作模式、行业作风的加快转变,多措并举强基层,多元发展促融合。
二是深化医药改革。围绕“双下沉、两提升”,提升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稳定家庭医生签约数量,完善家医工作室布点,着力打造省项目库点单式签约服务,全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三是持续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加强“一张网”建设和使用,提高“不见面”审批内涵质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执法全过程制度建设,推广使用手持式执法终端,推动监督信息公开。
三、有序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品牌创建工程。巩固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启动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建设。启动邹区镇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和健康环境建设。重点打造青枫公园健康主题公园特色,开展科学健康指导站建设,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氛围。
二是基层提档工程。加快推进“一院一中心”建设进程,邹区镇卫生院和新闸中心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北港中心建成投用。指导市妇保院新院、一院钟楼院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邹区镇安基村卫生室基础建设。
三是健康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阳光扶贫”工程,做好精准识别、政策宣传、慰问走访和动态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对镇坪县的医疗帮扶,落实远程帮扶合作,选送3名优秀骨干送医支卫一年以上,推动镇坪县卫计工作均衡、快速、稳步发展。
四是智慧健康工程。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服务成效,提高双向转诊的协作效率。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配合做好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
四、着力提升五个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组织工作能力。按照“强化五个基本、建强组织体系”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认真贯彻“好干部”标准,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抓好“党组织书记、院长主任、专业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全面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是着力提升作风建设能力。以推进政治生态优化工程为引领,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要求,严肃考核问责,持之以恒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典型引领,开展护士节医师节活动,选树身边好榜样,传递典型正能量。
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提高健康档案管理质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优质服务团队,持续保持每万人配备4名以上全科医生。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为契机,以“中医药能力十三五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强中医药服务建设。
四是着力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完善我区卫生应急体系,巩固省级卫生应急规范区的创建成果,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阵地建设,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有效。
五是着力提升医养结合能力。发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的作用,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干预+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医养结合工作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