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基层信息>>南大街街道>>内容
“民丰桥已经封闭,请绕道走”,“你到小区来干什么?请登下记”,“你从外地回来,需要到社区登记下居家观察14天”…………
在民丰窑小区一号岗口,每天从两位年过花甲的老志愿者嘴里说了几十遍同样的话,他们是世界冠军史婧琳的爷爷,年已80高龄的史罗海和小区读报栏管理员、76岁的高焕培。他们本应是受保护的群体,但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却和社区工作人员站在一起,成了小区门前的一道战“疫”屏障。他们就是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自愿为社区站岗的老年志愿者。
在疫情面前,老年志愿者是战士,是勇士,是防疫一线“最可爱的人”。疫情期间,他们积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配合社区将民丰窑小区道路封闭,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左臂带上“文明志愿者”的红袖标,在小区门口坚守岗位,为每一位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在登记册上登记去向。由于民丰窑小区里的民丰路是一条通向兰陵方向的主干道,往常从这里经过的人川流不息,道路封闭以来,每天劝阻过路人员200余人,虽然现在大多数人知道封路人流减少了许多,劝阻过路还是他们每天最多的工作,尤其是遇到外地返还人员,需要仔细询问从哪儿来,去过哪儿,怎么来的,有几个人,及时与社区联系,要求他们到社区登记居家观察;有汽车要进小区,他们总要详细了解情况,是否是外地回来的人员……同时,他们在换班间歇还做疫情宣传工作,给居民们发放疫情宣传告知书,提醒小区居民在家一定要勤测体温,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史罗海不仅在卡口上认真负责地当好小区守护神,一下岗他就到小区居家隔离的人家查看封条,保证被隔离人员14天期限;对居家观察的人员,他同样也每户每家查看情况,提醒他们尽量呆在家中不要外出,遇到贴在墙上的温馨提示粘的不牢,他总是逐个抹平。
有次在值勤时,有3个外地小伙硬要闯小区找老乡有事,史罗海与高焕培站在卡口,不许他们进入,并义正词严地警告他们,这3个年轻人见了他们的气势服软了,就电话给他们居住在民丰窑小区的老乡出来见面。后来了解到,是这3个年轻人刚从非疫区过来没有地方住,想暂时住到老乡几天,然后再找住处。
高焕培是民丰窑小组长杨巧珍的老伴,杨巧珍也是广化桥社区的老年志愿者,她一直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协调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小区居民中有良好的口碑,本来她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可是在春节前胃出血送医院抢救,一周前才出院在家休养。杨巧珍见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放心不下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高焕培义不容辞地接替了她做小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尽心尽责地守护着小区大门。换岗后还要买菜烧饭,照顾好家中的病人;晚上他还惦记着其他志愿者,每天在家烧水灌瓶送到小区门口,让站岗的志愿者喝上口热茶。
小区居民们说:“我们这里是一个外来出租户多的老小区,在这样特殊时期能实现封闭管理,多亏了史罗海与高焕培这些热心公益的老人” 。在他们的带动下,居民王美华、冯玉芳、徐径柏、郭金报名自愿加入队伍,他们不仅自己加入了进来,还号召小区其他居民也加入进来,协助社区网格人员对小区的出租户进行排查,守护好自己的小区。
对于居民们的交口称赞,史罗海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应该冲在前面。虽然我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前线,但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我该尽的义务。”高焕培说:“别看我老了,但小区的居民我都认识,有我在这儿值守,绝对不会让外来人员进入。我会尽心尽力坚守好大门,登记每一位进出小区人员,这是我的责任,更是义务。”
在广化桥社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投身到各类防疫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有的坚守岗位,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各个小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再次向志愿者们致敬,他们是疫情防控战“疫”中最可爱的人,是社区防控疫情中一道特殊的风景。(宋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