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基层信息>>南大街街道>>内容
在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取代了从前的分类窗口,前来办事的市民“一窗”即可办理9大类85项事项,办理多项业务再也不用来回跑、多头找。
日前,市民许阿姨到街道办理业务时大加赞赏,“现在所有事项都能在一个窗口办理,既方便又快捷,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这样可喜的变化,来自于南大街街道在全市基层率先实现的“一窗通办”。
居民办事更方便
受办公条件限制,原来的南大街街道分两个区域办公,其中民政、卫计、住房保障等部门在怀德北路21号,人社、税务部门在吊桥路151号,而且各个部门的业务办理也都是“各自为政”。
“怎么样最大限度地方便老百姓来办事呢?我们提出了一窗通办的想法。”南大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洁表示,“一窗通办”的实现必须首先整合系统,街道为此提前谋划,梳理出为民服务事项,对其工作流程、涉及层级、所需材料、操作步骤等逐一整合归类,开发了“智慧南大街”系统,解决了多项业务无法在不同网络环境办理的瓶颈问题,并从办公场地、电脑硬件和系统软件等方面来保证“一窗通办”的实现。
去年9月16日,全新的南大街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启用,服务大厅采用“一窗通办”模式,对街道为民服务9大类85项事项提供一窗式服务,用最短的流程、最少的环节、最高的效率,为辖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这9大类包括民政、人社、卫健、残联、税务、住房保障、司法、应急管理、总工会。此外,还整合了市监分局办事窗口的17项服务事项,共计10大类102项。
“专科”人员变“全科”
日前,记者来到南大街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台取号机,取号机旁就是导服台,导服员正引导办事群众取号排队。在服务大厅,设置有4个综合窗口,4名窗口人员正在办理各项业务。
“你好,给我开个发票。”“我要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过来盖章。”“请问准生证怎么办?”一上午,前来办事的居民虽然不少,但并未出现排长队的情况。虽然每个市民办理的业务不尽相同,但窗口人员对各类事项办理流程都很熟悉。
“一窗通办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窗口人员的挑战也很大,现在每个人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科。”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卫敏捷说,街道设置了前台导服员、窗口办事员、后台管理员三种岗位,虽然岗位不同,但所掌握的业务技能相同,而且定期轮换岗位。这不仅整合了街道的人力资源,也省却了群众多窗口来回跑的时间,真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
服务水平有保障
据了解,自去年9月16日以来,南大街街道办理各类业务超过7000人次,其中税收代征、社会保障占总业务量的30%。“从运行的情况来看,一窗通办的成效比较明显,来办事的老百姓都很认可。”冯洁表示,一窗通办绝不是建个窗口了事,必须通过规范管理,用制度保障为民服务水平,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目前,服务大厅采取服务指南、公示公告的形式,根据办事的复杂程度,明确不同的办事机制。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办理的事项,实行即时办结制;对需要审核、论证、公告或勘验,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实行承诺办结制;对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上报办理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初审、上报。
此外,还对窗口工作人员制定了考核办法,建立工作评价奖惩激励机制,以促进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提高群众的服务满意率。在每个综合窗口前,都放置了一台机器,市民办完业务就能对窗口人员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当天,市民许阿姨办完业务后,爽快地按下了非常满意的按钮。(吴同品 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