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应急管理局>>内容
5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以《“金凤凰”为啥爱往这里飞——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整治“厂中厂”“园中园”工作侧记》为题报道了我区“厂中厂”“园中园”整治工作。现将原文转载,以飨读者。
“厂中厂”“园中园”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些园区以低租金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劳动密集型、生产粗放型的加工企业。表面看上去热火朝天,但后劲不足,尤其缺乏安全支撑,是城市安全的“老大难”问题,更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阻滞器”。
如何治理“厂中厂”“园中园”,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坚持“安全浇灌‘幸福树’,自然引来‘金凤凰’”的理念,积极开展专项整治。
钟楼区是常州市的一个老城区,下辖1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7个街道办事处,有58个行政村、49个社区。过去,在人们印象中,该区不少地段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道路狭窄、厂房老旧、小作坊经营,环境污染、违章搭建严重,许多“厂中厂”“园中园”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必须大刀阔斧对‘厂中厂’‘园中园’进行整治改造,彻底改变面貌。”钟楼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孙广强说。
清理淘汰了一批
围绕打造“一城一区一中心”总体规划,钟楼区从提升城市整体安全水平出发,以“厂中厂”“园中园”为整治、清理、淘汰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了出租厂房、店面房、库房及小微企业和私营个体生产经营户数量,为专项整治收集了充足的数据。钟楼区安全监管部门根据排查情况,按照安全风险等级分类标准,评定危险区域、高风险企业,并绘制风险区域及风险企业分布图,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建于2005年的新闸科技园有20幢建筑,总面积达12.63万平方米。建成之初,园区内产业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业为主,因建园时间长、企业更迭、设施老化,园区安全一度“失控”。
针对园区内中小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行业企业居多的问题,钟楼区聘请安全机构从安全基础、隐患治理等方面进行诊断,其中,用于园区内消防管道和设施改造投入就达100余万元。同时,清理了十余家安全无保障、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企业,园区的招商政策也从“来者不拒”变为“从优选择”,对危险性高、安全无保障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
目前,园区内集聚了以精密电子电器、新能源及节能LED、高端医疗器材三大产业,园区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安全保障下活力显现。
整治提升了一批
“厂中厂”“园中园”安全整治提升离不开老厂房的涅槃重生,通过对老厂房的适度改造,既节约拆迁建设成本,也能充分发挥老厂房的老工业创意元素。
原常州矿山机械厂由于改制,厂区一直空置了10年左右,破旧的外观、杂乱的厂区已经与城市的发展格格不入。改造后的原常州矿山机械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13栋单层或多层建筑,园区着重引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智慧科技产业,并结合集装箱创意艺术设计,打造智能科技与艺术相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00余家。
专项整治中,钟楼区一方面对老旧厂房和园区进行拆除升级,清退无力整改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引入专业化运营机构,推动老旧厂房的转型升级,在全区“一盘棋”架构下,建设环保、经济、文化等多方位主题园区。
几年来,钟楼区先后引进中博科技,清退航达机械厂内脏乱差企业18家,转型成为环保主题众创园区;引进北京富都,清退新庄工业园一期脏乱差企业8家,打造成为四新经济主题园区;引进江苏蓝园,清退皮革机械厂脏乱差企业28家,建设文化创意主题产业园。
培育新生了一批
几年来,在已经改造完成的园区内,钟楼区从产业结构、产出效益、产城融合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看安全系数、能耗限度;二是看投资强度、税收额度;三是看科技高度、链条长度,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脱胎换骨”进程。通过科学规划,保持了区域竞争优势、赢得了主动权,引进了一批科技型、先导型的精致项目,有力推动了园区提档升级。同时,创新拓展“双创+旅游+安全”的新空间,打造花园式园区,如中博星运50科创园已招商引资环保主题企业13家;富都江南新经济产业园吸引“四新”经济主题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位于五星街道的新新工业园,目前已作为区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围绕“一加一减”,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这篇大文章。五星街道制定出台招商引智、产业培育的若干意见,同步做好投资强度、产出密度等方面的“加法”和成长性不强、能耗突出、安全生产不达标企业的“减法”,稳妥、有序推进该园区的“腾笼换鸟”。在腾退过程中,坚持不搞“一刀切”,杜绝“一关了之”,对安全基础牢、发展后劲足的老企业,千方百计帮助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迁移并转、改造提升,我们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增强了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孙广强说。(戴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