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南大街街道2020年度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19686/2020-00002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报告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南大街街道
产生日期: 2019-11-22 发布日期: 2020-09-0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契机,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示范、服务增效、素质提升五大行动,持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城区再创新业绩。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项目推动引领,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大运河文化
南大街街道2020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契机,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示范、服务增效、素质提升五大行动,持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城区再创新业绩。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推动引领,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时序进度,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努力整合辖区资源,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在建项目、着力推动在谈项目、努力挖掘储备项目,实施南大街街道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传统商业商贸改造提升,形成消费增量,激发商业活力。

1.明确任务,抓好项目建设决心。抓好金鹰世界、新城誉隽、江左风华、运河天地等在建载体建设,提升城区消费和居住档次,对周边商业文化旅游形成辐射;加快特色“南大街智汇园”等街区和主题楼宇建设;做好对米码头壹号的招商指导工作,引导体验业态升级。发扬靠上、拼上、豁上的精神,促进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投产,保障按时完成全年指标。

2.立足实际,推进储备项目实施。坚持“项目为王”,对预排的12个重点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强化领导挂钩联系区重点项目制度,实行定期走访制和专人负责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继续保持和常创投等创投机构的联系,获取项目信息。

3.精细谋划,盘活项目建设资源。继续探索研究城市微改造模式,推动西直街历史地段和大观楼公园、芦墅路西侧地块同步实施,带动整个片区面貌提升;借力轨道交通二号线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参与筹划五中、四院及周边地块的整体改造;争取市区支持,通过红星大剧院周边地块改造项目龙头带动,同步实施南大街商业步行街环境和设施改造,重塑龙城第一街风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吸引市场资本参与杨氏戏楼及周边地块建设;推动夏家大院、余光中乡愁主题公园建设,加快项目方案制定,尽快推动实施建设。

4.多策并用,狠抓招商引资工作。聚焦城市型经济发展定位,坚持“都市工业+四新经济”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和培育区块链项目;加强项目研判能力,推动移动互联网、智慧平台、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落地;以泰富百货、吾悦国际等现有载体为依托,形成商圈经济,巩固中心城区消费规模。

(二)坚持品牌创建活动,着力强化集聚产业培育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创建省级高品位步行街为抓手,努力打造环境高品位、业态高品位、服务高品位、人文高品位、管理高品位的步行街区,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成“购物、旅游、文化、休闲、健康”为一体的生态型、智慧型的高品位步行街区。

1.完善设施,打造环境高品位街区。按照尊重现状、充分利用、整洁有序的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南大街片区街道空间综合提升整治项目。改进基础设施。对街区重点区域的道路、道板进行翻新修补,提升公共空间的绿化景观,配套轨道二号线建设,对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延陵西路一侧建筑外立面、店招出新和照明更新。完善街区功能。增设休息座椅和外摆,规范标识导视系统,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增设自动扶梯,增加地下广场客流导入;有序设置智能储物柜等便民设施,提升消费便利性。打造智慧街区。设置智能路灯、智能垃圾箱等智能基础设施;打造步行街区智慧应用大平台,提高服务个性化、精准化水平;实现步行街区4G无线网络全覆盖,5G网络先行先试,积极推动“线上+线下”的模式发展。

2.优化布局,打造业态高品位街区。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促进商业业态调整,推进街区商业繁荣发展。引导业态集聚。积极应对地铁经济、夜经济发展形式,提前谋划产业引进布局,引领城市新消费。唱响“老字号”,创新提升双桂坊等“老字号”的影响力;大力引进“网红”品牌,主攻“首进”品牌、“首店”项目、“首创”产品,培育发展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城市新消费。强化业态更新。推动业态跨界融合,重点引进留青竹刻、龙泉印泥、金砖博物馆等非遗及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再现历史文化记忆;在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古纤道和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文化风貌,体现运河文化以及名人民居文化特色。打造特色街区。以南大街步行街、莱蒙都会等街区为重点区域,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等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形成品牌化、差异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3.搭建平台,打造服务高品位街区。依托步行街APP、公众号,整合商业管理公司、行业协会等平台和机构的力量,共同开发和打造“常州购物”的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与地方主流媒体、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合作,策划形式多样的街区主题活动,提升街区商业活力。联合市场监管局、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聘请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街区商家和企业提供专业化、多样化服务。

4.深挖内涵,打造人文高品位街区。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深挖历史文化,推动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盛宣怀故居等修缮和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中心商圈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整合民元里一号的文保资源,打造国学文化和崇学文化,招引一批文创、国学、新媒体等项目;逐步完善沿运河空间形态和文化风貌,打造古运河观光旅游路线。

5.健全体系,打造管理高品位街区。广泛开展“诚信经营街、满意消费区”行动,以江苏省诚信经营示范街“双桂坊”为标杆,建立诚信经营承诺制度。制定《南大街古运河步行街经营管理公约》,强化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合规经营,形成“诚信街区”的示范作用。

(三)坚持城市品质提升,着力争创管理示范街区

围绕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着力争创管理服务示范街区,努力展现“龙城会客厅”的崭新形象。

1.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充分利用智能化、网格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平台,把各类问题在全要素网格中得到更有效的处置、反馈和评估。继续实施南大街片区街道空间综合提升整治工程。借助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的平台,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市场化试点工作。整治提升省级城市管理示范道路,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从严从实抓好污染防治工作,严把环保审批关,坚决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落地。

2.建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党建引领物管工作内涵,不断推进各方有序参与小区治理。进一步发挥街道在老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过程中的主体督促作用。引进专业化管理企业,全面推行实施电瓶车充电集中管理模式。加强业委会自身建设,推动小区重大事项的业主参与度。

3.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引导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按照景区等级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广“可阅读建筑”智慧导览系统的覆盖面,建立双桂坊、民元里等游客咨询点。推进景区厕所建设,建立景区统一美观的标识标牌系统,统一制作标识牌和宣传资料架。

(四)坚持服务更好更优,着力推进民生服务增效

紧紧围绕区、街道中心任务,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着力优化街道社会服务体系。

1.扩大服务覆盖度。异地改建东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东头村社区服务功能。引进幸福嘉缘老年公寓项目,完善15分钟为老服务圈。以“美丽楼道”为抓手,形成以社区居委会牵头,居民自治小组实施的自治模式。依托许巧珍工作室,以“7+工作法”为基础,编写公开发表的书籍读物,打造全省特色社区教育品牌。

2.提升服务满意度。完善社区自治清单,推动社区服务工作重心下沉,让社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居民中。完善综合窗口前后台工作机制,尽早实现“一人受理、全程办理”。健全全科社工服务模式,落实“首问负责制”。认真做好民生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针对特殊群体的救助需求,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救助。

3.提高服务专业度。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对街道社会组织管理,推进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导入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度。依托街道社工协会,持续开展“小巷社彩”社工能力提升计划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三岗十八级薪资结构改革,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

(五)坚持全面加强党建,着力促进干部素质提升

明年,我们继续夯实党建,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突出政治建设,筑牢干部思想根基。继续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推进“两学一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学习强国”的使用,以“书记讲坛”、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化正面宣传,做好风险管控,强化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2.突出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通过交流任职、业务培训、招商锻炼等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和重点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三项机制”作用,真正实现能上能下,建立健全街道干部培养使用体系。依托高等院校、本土党性教育基地和实境课堂对接,重点突出干部政治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的提升。继续推广“秒学”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业务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3.突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以区委巡察整改专项督查、市委“1+3”专项巡察和省委巡视为契机,聚焦反馈问题,抓好问题整改,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级责任,合力运行、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两整治”,强化重点节庆假日的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函询,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全面开展“网格化监督”,推动监察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面对新的目标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的一年,南大街街道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作出奉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