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下半年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不懈抓项目、抓创新、抓环境,持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城区再创新业绩。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保促稳,夯实经济基础
把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民生作为优先选项,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下扎实基础。
1. 多措并举稳就业。千万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与就业底盘,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下半年,街道将开展实地上门走访企业活动,统计企业缺工用工需求,组织宣传专项招聘。根据辖区实际,研究稳岗补贴相关办法,提振核心城区企业发展信心。发挥消费券的杠杆作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市场回暖,稳住企业就业基本盘。
2. 千方百计强企业。做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加快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转换思路、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变“被动式”服务为“亲密式”接触;先扑下身子,了解需求,详细倾听、细致思考、抓细落实,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落实领导挂钩企业制度要求,主动为企业争政策、找政策、送政策,耐心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真正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 全力以赴惠民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号召,紧锣密鼓地开展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力争实现龙船浜小区今年开工、明年结顶,后年一次性解决搬迁。加快推进杨柳巷小区改造提升,实施高墩湾、北尉司路散居楼环境提升工程,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继续推进中心商圈餐饮油烟整治提升工作,严格管控工地扬尘,实施锁桥河、西市河截污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住发展方向不变、节奏不乱,坚持抓项目、抓产业、抓业态,积极主动作为,在推动核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高质量的“进”。
1. 抓好重大项目落实。高标准打造金鹰世界、新城誉隽、江左风华、运河天地等建设项目,提升市民居住体验,提振城区消费力,完善城市文、商、旅、住等多元生活结构。高水平开展小行星、米码头壹号的招商指导工作,引导体验业态升级。高效率推动项目落实,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定期走访制,积极协调难题,稳步落实进度,确保顺利推进、创造佳绩。
2.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历史悠久、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特点,大力开展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拓展“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支持教育培训产业,促进新华书店、书式生活等企业加快发展,扶持教育类、艺术类、文化类教育培训项目平稳落地;重视建设和利用文体公共场所,发挥小广场、小舞台的聚民、悦民、便民作用,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健康生活需要;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启动南大街49个历史故事的编印工作,在常州古运河南大街历史文化景区举办休闲游、都市游等系列活动,激发旅游潜力;关注旅游企业,落实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旅游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恢复业态生机。
3. 推进高品位步行街建设。继续实施篦箕巷拆违、南大街中心商圈空间综合整治项目,更新商圈面貌;做好中心商圈机动车整治后半篇文章,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引进网红品牌,促进业态更新和跨界融合;策划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运营,打造非遗集聚区;以西直街、西瀛里、双桂坊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夜市、夜娱、夜食等主题活动,打造“龙城夜未央”夜生活品牌;开发智慧南大街服务小程序平台,招引网络直播等年轻化项目,助推线上线下消费方式融合发展。
(三)坚持进中求变,破解发展难题
在“进”中求“变”破解发展难题,以新零售模式引领街区转型,通过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1. 全域统筹构建发展新局。结合大运河文化带项目推进,加速大观楼地块、西直街地块、常柴地块、亚细亚地块的策划,加快运河天地、勤工路历史文化街区、夏家大院等项目建设;结合常州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快五中地块上市,启动四院地块拆除和征收,推动金鹰世界、新城誉隽等项目加快建设,策划红星影剧院周边地块改造;结合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协调推进龙船浜片区整体改造,加快东头村地块征收前期准备工作。
2. 产业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以打造南大街发展楼宇经济升级版为目标、市场化为导向,全力打造“三新经济”集聚区。整合资产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楼长制、街长制作用,加强对闲置资产的排摸,健全楼宇资产资源信息库,为企业招引奠定基础;推进转型升级,形成优质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景象。研究制定发展楼宇经济升级版的扶持政策,大力引进现代金融、智慧物流、科技服务、法律服务、财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瞄准新兴业态,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楼宇经济。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和平台经济,重点支持东星医疗、小象优品等优质企业,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3. 严守底线实现安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从严查处违法储存、使用危化品行为,整治建筑施工违规登高作业,切实打通小区“生命通道”,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全要素网格化建设,搜集上报社会治安不稳定动态及信息,及时关注、主动预防网络舆情,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问题,深化餐饮油烟与城市扬尘整治,加强河道检查巡查,着力协调解决辖区信访问题。深化主题教育效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坚持变中求优,完善城市治理
要在城市治理上下“绣花功夫”,在环境品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上求“变”,在群众满意争“优”,全力打造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的南大街样板。
1. 推进城市品质精美化。加快推进杨柳巷小区整治工作的进度,确保年底完成杨柳巷小区改造工作;在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按照典型示范、树立标杆的理念,努力创建省、市级城市管理示范路、示范社区;建立健全街区非机动车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巡查,安装视讯管理系统,扩大整治范围;强化对省级城市管理8条示范道路和地铁2号线沿线市容市貌整治提升;美化提升河道沿线风貌,加快落实民间河长制,补充完善河长制工作的网络体系。
2. 适应城市管理智慧化。依托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智信通平台,形成在线收、回案卷、上报系统、掌握第一手考评信息。遵循全要素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智能化、网格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平台,把事关城市长效管理的各类事务在全要素网格中得到更有效的处置、反馈和评估。
3. 探索城市服务高效化。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阵地建设,完善建成鹏欣丽都党建工作站、中意宝第小区活动场地等有条件的小区阵地;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审批服务一窗口的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行“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大力推进《常州市区社区生活圈规划》落实,完善社区服务布局;积极探索社区“微自治”创新实践,以“精品社区”、“美丽楼道”等项目为抓手,推进“三治融合”。
(五)坚持优中见效,提升队伍能力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持续磨砺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营造廉洁高效的作风,为街道事业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人才保证。
1. 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正确航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确保政治过硬;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性锤炼,做到绝对忠诚。
2. 坚持干事创业,磨炼干部队伍。加强日常作风教育,建立经查促纠、调节疏导等工作机制,抓早抓小防范未然。用好考核指挥棒,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真正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用足用好“三项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结束并重,为干部干事创业打消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放手去干、大胆去闯。
3. 坚持廉政建设,打造高效街道。严格落实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做好后半篇文章。科学运用“四种形态”,精准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确实起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深化“小微权力”专项治理成效,加强源头风险把控。要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作为铁纪律,时刻防范“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着力建设廉洁高效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