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简介>>钟楼介绍>>内容
钟楼区是江南名城常州的主城区,因南唐时境内建有古钟楼而得名,是常州市文化、商贸中心。截至2024年末,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高新技术产业园)、7个街道,共有49个行政村、58个社区,常住人口67.05万。
人文荟萃之处。千年古运河穿越全境,季子之风源远流长,“西郊八景”闻名遐迩,南市河、西瀛里、篦箕巷等历史遗迹串珠成链,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等人文景观传承文脉。抗倭英雄唐荆川、革命领袖瞿秋白、民族工商业先驱盛宣怀、艺术大师刘海粟、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姜椿芳等名人志士在钟楼孕育成长。全区现有历史文化街区1处、历史文化地段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三堡街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恒源畅染织厂旧址“腾笼换凤”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陆续斩获国家级工业遗产、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市唯一)等殊荣。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常州梳篦”“常州乱针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活力之区。大力发展“两新一智”主导产业,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95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43家,高新技术企业4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45%,以全市12%的人口、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0%左右的GDP、8%左右的财政收入。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创成省级全域双创示范基地,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第47位。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两大平台先后落地,与常州移动、电信合作建立集普算、超算、智算于一体的区域异构算力中心,创成全市首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积极推进股改上市工作,全区现有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企业28家,30余家后备企业蓄势待发。充分发挥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效应,依托常州钟楼合成生物AI研究院,探索更多“AI+”在工业智造、智能驾驶、合成生物等领域应用。
商贸发达之域。抢抓常州建设“两湖”创新区和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机遇,积极推进凌家塘市场、邹区灯具城提档升级工程,两大国家级市场2023年市场交易额分别达480亿元、120亿元,均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凝心聚力打造老城复兴的钟楼样本,老字号企业26家,占全市47%,名列全市第一,其中中华老字号4家(全市5家),大庙弄•青年里惊艳开街,亚细亚影视城光影焕新,南大街步行街北侧改造项目、“延陵IN巷”—地铁南大街站地下商业街项目正式启动,“老字号奇妙夜”“篦梁灯火夜”等文商旅系列活动吸睛出圈,激发老城厢消费动能;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大观楼-止园、西直街历史地段、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航仪厂等项目擦亮老城厢复兴发展“新篇章”。
宜居宜业之地。龙江路高架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沪蓉高速、江宜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轨道交通2号线、BRT快速公交连接全区,15分钟内可到达常州机场、高铁站及各主要高速公路道口。青枫公园、荷园、荆川公园等十大公园组成全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集群。钟楼经济开发区创成全市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2022年省级开发区排名第21位。构建新乡村生活共同体,安基美丽乡村等一批乡村振兴新样板正在形成;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获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项目;新孟河的大闸蟹、刘巷水芹、于家稻香鸭等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出一批“网红”产品。
民生幸福之城。全市唯一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汇聚市二中、市五中、市教科院附中、钟楼区昕宏实验学校、市实小教育集团、觅渡教育集团、鸣珂巷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航空技校建成开学,常州卫校加快推进,累计已有7所高职院校落户邹区殷村职教小镇。公共卫生资源不断集聚,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区共有三甲医院1家,建成全市首家公卫中心。围绕“一老一幼”,积极探索医育结合托育中心、“四床合一”康养一体化等模式,获评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均达100%,蝉联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许巧珍“7+”工作法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精神文明和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道德讲堂、食品安全等经验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