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文化>>非遗>>内容
卜灵望故事是常武地区民间长期流传的记录卜灵望言行的民间故事。主要在常州城西一带盛传(也含武进部分地区)。就其影响力来说,惠及常州和太湖流域。至今尚有无锡老人念及“常州西门出过卜灵望”。300年以来,一直在常州口口相传。夏日乘风凉,大人讲给小孩子听的故事中,很多是卜灵望的机智故事。故事以口语的形式流传。这反映了常州老百姓也代代相传了对卜灵望的尊敬和喜爱。卜灵望的机智、智慧、正直仗义,有时又有点俏皮调侃,是一代又一代常州西门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东西。
卜灵望的故事都是以卜灵望为中心,一事一篇。或智斗官府,或巧打官司,或仗义助人,或惩处土豪劣绅,或调侃市民。每一篇故事交代清楚,叙述有条理,中心突出,前因后果明明白白,详略得当,有时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有生动的描写,语言以常州方言口语化,特别接近常州的中下层市民和农民,易于流传。叙述者的感情在流传的文本中有时直接表达,有时通过文本传递。每一篇都突出卜灵望的性格和行事特点,有时即使文本不长,卜灵望的形象也栩栩如生。故事或短或长,短的几百字,长的一二千字,一事一篇。有的故事流传的跨度大,版本多元化。在口口相传中,讲述者的文化素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因而故事就出现了多种版本。故事的叙事风格承继了常州市民的行事风格,简洁、纯朴、注重实效,不拖泥带水,不摆噱头,不求华丽。情节有相当的可读性,给听众的印象深刻。有些故事叙述语言纯用常州方言。它亲切,拉近了距离,容易听懂和接受。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卜灵望是真有其人,故事采用艺术手法,将民众对时代的认识、评价、爱憎编织成具有传奇性的作品,是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是民众精神史、心灵史的真实记录。卜灵望故事除了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外,还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常州生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卜灵望的故事传说,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民间传说仍然能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逝去的历史人物依然徜徉在地方风物之间,使民众由现实追寻到遥远的过去,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卜灵望故事,流传300多年,现老年人还知道卜灵望。但是,中年人和年青人就不大知道卜灵望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正在从群体到个体,但对民间文化来说,未免不是一个忧思。因此,现在文化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参与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中来,不仅是抢救,还进行进一步的建设。钟楼区文化馆现正致力于此项工作,已经出版了《讼师卜灵望》一书,用于各大中小学生与各级图书馆传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