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文化>>非遗>>内容
鱼圆是江南民间的传统菜品,逢年过节,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圆。关于鱼圆的来历,相传源自楚文王。一次楚文王吃鱼,被鱼刺扎了咽喉。他大发雷霆,令人将厨师斩首。后来的厨师听说此事,战战兢兢。他苦思冥想如何才能避免鱼刺,终于想出做鱼圆的办法。他将鱼斩头去尾,剥皮剔刺,剁成细茸,做成鱼圆。从此再也不担心楚文王吃鱼被鱼刺卡住咽喉。也有故事传说,说鱼圆是由明末才子冒辟疆的爱妻董小宛首创。
在常武地区民间,很多人掌握鱼圆制作技艺,其中以掌握卜弋鱼圆制作技艺的泰村陈氏鱼圆最为有名。
泰村陈氏鱼圆,俗名“腰形鱼圆”。20世纪初期,出生厨艺之家的陈岳明根据水乡特产“元宝菱”菱腹凹下两角翘起的形状,琢磨制作了腰形鱼圆,历经四代,延续至今。
卜弋鱼圆的制作有以下的步骤和流程:洗净—采肉一漂洗一脱水一精滤一排斩—调料—成型一水煮一冷却包装。
秉承卜弋鱼圆制作技艺的泰村陈氏鱼圆,仍保留着原始腰形,在工艺流程、制作技艺上对卜弋鱼圆制作技艺有所丰富,使得卜弋鱼圆制作技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对鱼料的选择及其肉质的要求,泰村鱼圆选用的是不添加饲料、自然养殖的10斤左右的内塘草鱼。其次,在制作上,将鱼除刺去骨成净鱼肉后,削成鱼片放在清水里多次浸泡,漂其血水,至鱼肉白净后,拿出来斩成细腻的鱼茸(这一环节,现在已经采用了机械化操作)。接着各种配料,包括鱼酱、姜、酒、水均以克为单位精确配置,优化组合,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
泰村小杏鱼圆形状独特、色泽鲜亮、口感清香、汤汁鲜美。2007年在常州明都大饭店现场制作,荣获“明都杯”农家特色菜铜牌奖,于2008年获批国家“泰村小杏鱼圆”的商标注册。同年8月,被列入区级非遗项目。现在常武地区享有盛名,已成为农村风俗节日、聚会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成为节日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卜弋鱼圆制作技艺项目由泰村陈氏家族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