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文化>>文保>>内容
传胪第现位于常州市早科坊东侧民元里,原为明代庄氏维祺堂,是由万历进士、官居太仆寺少卿的庄起元建造给四儿子庄应会住的府邸。明崇祯元年(1628)殿试,庄应会荣获二甲一名,遂改维祺堂为传胪第, 以纪念获“传胪”之位。1987 年 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原有房屋四进,轿厅、大厅均毁于战火,只存第三进平屋与第四进楼屋。被毁的第一、二进建筑的宅地,现建有不规则分布的房屋; 第三进与第四进之间为小天井,第四进双层屋檐的构造配合着第三进的屋檐很好地阻拦了雨水,保证了天井不会存在淹水的难题。二层的窗户可自由打开,达到了很好的采光效果。
传胪第今存第三进门屋一间,隔天井便是主体建筑五开间厅楼,宽21.1 米,进深 14 米。其东西两厢均有厢楼,各五间,坐北朝南,均为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高大轩敞,外形庄重,具有明末清初建筑风格, 在常州现存明清民居中极为罕见。
庄应会(1598—1656),字春侯,号素鹤,庄起元第四子,明天启元年(1621)解元(江南乡试第一名)。晚明时任礼部主事、郎中、福建提学道副使、巡视七省漕储道参政等职。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南下进攻常州城时,庄应会分城而守。终因敌我悬殊,被迫打开其防守的城门。后为新朝廷所用,顺治初年起被任用为江西参政、江西左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刑部右侍郎(正二品官)等职。庄应会从明朝的官员成了大清的官员,世人对此褒贬不一,庄应会也许内心积郁,在赴任途中突逝于山西省霍州,年 59 岁。
庄应会降清之后,受到地方推荐,被清廷重用,官至刑部侍郎,其五个儿子为京生、冋生、朝生、仪生、嵋生。其中冋生和朝生都中了进士, 并都在翰林院任职。因庄应会父子三人都在朝廷当官,极其荣耀,时有“美济簪缨事业,迈三苏之盛;辉联华萼文章,擅二宋之奇”的赞语。在常州郡城西内直街(今西瀛里)竖有“父子文宗,兄弟翰林”牌坊。
济美里、星聚里、传胪里在常州是较有名气的三条里弄,有连片的明清古建筑群。旧时常州有“庄一角”之誉,就是指这一大片庄氏宅第占了常州古城西南一角。“济美”、“星聚”原本都是“堂”的名字,成了居民区以后,“堂”便改成了“里”。
青砖红墙尽阑珊,纵有千般愁,已随岁月去。就是这样一座古建筑,历久弥新。
回顾一个城市的历史,浮现在人们脑中的不是波澜壮阔的政事变迁,而是一座座珍贵的历史建筑,它们是城市的名片,它们忠实地记载了每个年代的文化、艺术、政治、科技……就像传胪第,曾经记载了主人的荣辱沉浮,现在仍然忠贞地座立在现代城市一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