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钟楼>>钟楼文化>>文保>>内容
屠揆先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天王堂弄社区北直街 113 号。2011 年 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屠揆先宅现存房屋一进三开间,坐西朝东,罗砖铺地、天井条石、梁柱、长窗等保存完好,有青石质六角井一口。黑漆大门上方有“延龄居” 三字,是屋主人屠揆先手书。宅是一处清式院落,原有二进,后因北直街拓宽,拆去一进,现存三开间硬山式厅屋一进,清式方格长门窗依旧保存。厅屋前是青石板小天井,天井有陶制圆台和凳子;厅屋内悬挂着屠揆先的书法和病家赠送的锦旗,几案上放着屠揆先笑容可掬的遗像, 厅屋曾是屠揆先待客和诊病处;厅后是小花园,栽种着数棵树木,另还有八角古井一口。屠揆先居住的小楼在厅屋西北。屠揆先宅与长沟别墅仅是一墙之隔,屠宅占地不多,但朴素雅致,显示出主人儒医的品性。
明末,常州屠氏到常州经营木业。清初屠氏木行为清宫采办木料, 朝廷曾赏给户部部帖(营业执照),从此屠氏木行“日进斗金”,常州北门遂有“斗巷”的地名。后来屠氏的一支从医,第一代屠厚之师从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其侄屠士初继承家学,屠士初的儿子屠贡先也学医,清末民初为常武地区名医。
屠揆先生于 1916 年,屠厚之是其伯祖父。屠揆先少时就聪明好学,14 岁起跟随叔父屠士初和堂兄屠贡先学医。屠贡先是一位有现代思想的开明医生,主张古今医学学说不应偏废,中西医不应互相排斥,而应将中西医理论相互参照。除了在屠家诊所勤学苦练,屠揆先还善于学习
百家之长。1937 年,日寇侵华占领常州,屠揆先逃难到武进夏溪镇开了家小诊所。这时他家境十分清苦,还要赡养父母,但屠揆先的诊病费比同行低一半,有时还免费为穷苦病人看病。屠揆先的出名首先是他对病人能一视同仁,在他眼里人没有贫贱和富贵之分,只有有病和没病之分,“我不对人负责,只对病负责”。
屠揆先在常州素有“屠半仙”之称,这是缘于屠揆先的高超医术和他平等待人、尊重病人、认真诊病的态度。他对病人总是春风化雨、轻声细语;他处处为病人着想,开的药方价格低廉,但却往往药到病除, 这使他赢得了病人的尊敬。屠揆先是全国首批知名老中医,但他也常把西医的诊断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他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屠揆先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传统中医,同时他又是有创新思想的中医。他是常州中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历任常州中医医院副院长、顾问,常州政协副主席和省政协常委。
现如今,屠揆先的三女儿屠婷尽得父亲真传,在“延龄居”开办“屠婷诊所”,前来求诊之人络绎不绝。闲暇时,屠婷常常坐在院内的石桌旁,总会想起父亲一边煎药一边给儿女们讲故事的情景 , 耳边也一遍一遍地回荡着父亲的轻语:“我是医生,只看病,不看人。”“延龄居” 里除了枸杞藤,庭院内还植有铁树、兰草,朴素雅致,充满儒者气息, 飘满着仁心济世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