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区商务局进一步坚定信心、克难求进,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做到“稳”字当先,“好”字为要,“新”字着力,服务全区经济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向好。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稳外资。截至6月底,全区实际到账外资9711万美元,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51.1%,提前在一季度完成外资到账“双过半”。全区新增协议外资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对后续外资到账有支撑,有望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格力博增资、雅创实业等重大产业类外资项目落户,外资结构有所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和产业类外资占比较往年有所提升。
2.稳外贸。1-5月,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6.6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位居全市第三。其中,出口总额69.57亿元,同比增长1.6%;进口总额7.04亿元,同比增长1.6%。受疫情影响,重点企业格力博、匠心独具进出口业务有一定下滑;机械设备进出口、世方国际等重点平台型外贸企业小幅回调,大华进出口、昊宇光伏逆市上扬,同比取得两位数的增长。
3.稳社零。1-5月,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13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7亿元,同比下降4.4%,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全市第一。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销售额347.12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61.42亿元,同比下降4.6%;零售业销售额80.63亿元,同比下降3.9%;住宿业累计销售额0.31亿元,同比下降32.6%;餐饮业销售额4.77亿元,同比下降7.6%。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消费和商品流通市场受到严重冲击,社零指标下行压力较大;4月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一系列促进消费举措的出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5月当月实现限上社零同比两位数增长,预计上半年社零跌幅有望浮出水面。
(二)重大项目招引情况
上半年,全区紧盯重大项目“双20”招引目标任务,围绕“两新一智”主导产业以及大数据、新光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加大招引力度。
1.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一是实施全区重点项目招引推进月报督查,动态跟踪重大项目推进落户情况、主要问题和推进计划。上半年各板块共上报签约落户项目77个,累计总投资额85.52亿元;投资额5000万元(含)以上项目24个,其中超2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4个。二是进一步发挥好区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组织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和协调推进移动云能力中心、思源柔性直流断路器、常州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及数据中台等6个重大项目落户。三是以重大活动为抓手,推进项目签约落户。举办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开园暨钟楼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24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73亿元。深化大数据产业链招商,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和培育重点企业,吸引高层次研发人才,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打造大数据产业特色主题园区。上半年,22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已招引入驻微亿智造等大数据企业12家,预计年底入驻企业超50家,办公人数超1500人。
2.有效拓展资源信息。线上线下主动对接客商资源和挖掘项目信息。疫情期间招商引资工作不间断,积极通过“不见面招商”、“云招商”等方式持续开展宣传推介和项目招引;上半年共拜访接待世邦魏理仕、浦软、坤鼎、联东、嘉豪、阿里钉钉等客商30多批次、100余人次,重点跟踪在谈项目15个,获取坤鼎智能装备工业园、联东U谷工业园、日本丸悦超市、瑞士阿鲁克邦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项目信息并推进洽谈,参与推进格力博园林一体化增资、思源柔性直流断路器等项目签约落户。
3.不断强化招商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助力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提升项目服务水平。按照专业分工、专人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服务推进专班,全程跟踪项目的洽谈推进。优化全区招商信息管理,建立常态化报备、定期滚动更新的招商信息库,实现招商信息的有效利用。全面排查工业用地、标准厂房存量情况,分类别、动态化更新管理,对钟楼区工业厂房、平台载体、重点企业、生活配套进行梳理,切实为重大项目的招引、对接和落户提供空间保障。
(三)保市场主体工作情况
1.多措并举促消费。一是打造“钟楼消费”品牌,在全市率先发布支持和促进消费的八项措施,发放惠民助企消费券和“钟楼夜未央”夜经济消费券,释放消费潜力、助力企业纾困。目前已发放5批次总计23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超2亿元。双桂坊“一条复苏的步行街”被《新闻联播》长篇报道。二是密集开展云购节、66嗨购节、苏宁易购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发力线上经济,利用电商平台打造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直播基地,积极探索各类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促消费新模式,不断提振中心商圈消费活力。三是协同相关板块加快夜经济研究与布局,塑造新“夜”态,打造食、购、娱、健、展、读为一体的夜消费品牌。新世纪半山书局与后备箱集市刷屏朋友圈;安基美丽乡村打造以夜赏、夜食、夜购为特色的“灯街夜市”。四是以进一步打造龙城第一商圈为目标,与街道共同推进高品位步行街规划编制和试点建设、北大街大庙弄片区城市更新升级以及三堡街片区规划研究和项目招引对接。五是帮助15家商贸企业申报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共16个项目。
2.优化服务稳外贸。外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4个月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在手订单延期或取消,新签订单受到影响。上半年,龙头企业格力博、匠心独具等对美出口分别下降7%、10%。企业复工复产以来,区商务局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困难,实地走访调研外贸企业50多家,持续摸排企业在疫情中的订单损失情况,动态监测企业出口情况;帮助企业对接好相关部门开具不可抗力证明等,协调解决出口实际困难;加快落实今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市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等惠企政策兑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资金问题;对接海关及时摸排AEO认证意向企业,组织企业参加海关辅导培训。上半年已帮助6家企业申贷1000万元,培育市级出口品牌12家,其中新增市级出口品牌企业2家,帮助机械设备进出口、大华进出口申报中国出口民营企业500强,帮助27家外贸企业申报市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共计88个项目,帮助5家外贸企业申报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
(四)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1.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放松。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变化,切实做好重点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市场保供充足平稳。指导全区超市开展防疫“五步工作法”,以“三必须、八到位”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强化落实防控措施,落实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加强日常巡查督导。创新思路高效推进全区商贸企业复工复产以及主题园区、办公楼宇的整体复工,为全区400多家限上商贸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积极为外资外贸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累计调配口罩20余万只、防护面罩500个、消毒水1.5吨、酒精2.5吨、额温枪20把、扩音喇叭28把。牵头涉外防控,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协调保障境外来华外籍人士及归国人员全流程封闭运送及全区3家临时集中隔离点正常运行,确保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全区累积摸排登记外国人564人,累计入境外国人19人,集中隔离9人,累计入境中国人505人,集中隔离310人。遴选外语专业工作人员与辖区海归志愿者,共同组建英、法、德、日、韩多国语言翻译小组,24小时为返常外籍人士提供在线翻译服务。
2.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放松。在区安委办的统一指导下,我局迅速落实责任管理、协调联动、监管合力三项机制,扎实开展钟楼经济开发区、加油站、商业场所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日常走访开发区制造业企业20多家,会同市商务局分管领导和处室赴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研;牵头各板块与消防、市监、住建、应急等部门,定期对全区加油站安全生产开展巡查走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全区36家加油站点全覆盖排查整治;聚焦全区64家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和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场所开展排查督查;开展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牵头各板块摸排餐饮企业6566家,其中使用瓶装液化气企业1505家;完成全区商业场所、加油站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论证报告,组织凌家塘市场、吾悦国际、大润发超市等14家大型专业市场、综合体、超市安全生产负责人开展商业场所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五)对外友好交流工作情况
接待马来西亚文化艺术教育代表团及马来西亚槟城崇正新港国民型华文小学师生一行60人来区访问,推动双方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对接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探讨与企业日本总部川崎市对接友好交流的可能性。
(六)加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1.突出党建引领。围绕理论武装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四个重点,上半年共开展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及扩大专题学习12次,组织“党员冬训动员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教育引导机关党组织、下属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2.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区级专职招商队伍,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区级招商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新招聘4名派遣制专职招商人员,积极探索专职招商队伍企业化管理,实行人员定岗定责、绩效考核和绩岗挂钩。
3.做好巡视整改。认真做好省委第六巡视组巡视钟楼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对照问题制定整改举措,细化整改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严格按照时间进度整改到位、逐条逐项完成销号。采取扎实措施,推动巡视反馈重点问题有效解决,以整改的实际成效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宏观环境的新变化、转型升级的新机遇、项目攻坚的新要求,下半年,区商务局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真抓实干、勇争一流,全力以赴抓工作进度、抓指标完成、抓队伍建设,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项目招引提质增效。一是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智能制造、激光照明显示、新材料、大数据等主导产业建立健全产业链招商目录库,全面梳理国内外知名厂商、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招商地图,加强重大产业类项目招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科技经贸洽谈会、上海、深圳等境内外重大、专题招商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小分队招商,不断提升项目招引的精准度和成功率。二是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落户。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招引考核督查、协调服务的针对性,持续强化重大项目日常跟踪督导,加快推进思源、雅创、格力博等上半年签约重大项目入库建设;定期召开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和研判会议;发挥协调领导和条块协同作用,推动项目对接、洽谈和审批等环节联动配合,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三是进一步提升项目信息储备。持续推进“招商网络建设”,大力拓展客商资源,加快招商网络、招商代理建设,推进双招双引联动,进一步摸排完善全区标准厂房情况,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多种市场化手段对接资源、挖掘信息和洽谈项目,持续滚动更新全区重大项目招引储备信息库,做好有效信息、在谈项目的跟踪协调。四是重点加强“四个专业化”建设。一是招商队伍专业化,深化招商机制创新,指导各板块强化专职招商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二是招商资料专业化,加快更新和完善招商宣传资料,提升招商推介、项目专案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招商服务专业化,贯穿考察、选址、洽谈、落地等全过程提供专业高效的跟踪服务,打造具有钟楼特色品牌的招商服务机制。四是招商政策专业化,加快研究制订符合钟楼实际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加快研究出台全区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实施方案,加强对现有产业、科技、人才等相关政策的汇总整合。
第二,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确保格力博、雅创、蓝杉等项目剩余外资按时序进度到账,加快推进蓝光、港龙、华日升等在谈项目利用外资,确保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为明年进行储备。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有效提升产业类外资占比,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项目引进上寻求突破。加大对现有产业类、龙头型、高科技外资企业的排查服务力度,筛选经营情况好、发展潜力大、具备增资条件的企业,靠上跟踪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股。积极推进各板块引进总部型、投资型、功能型外资项目,加强指导即将落户项目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认定要求,力争在外资项目质量、投资规模、外资结构等方面有所提升。
第三,外贸进出口稳中增效。一是加快研究和落实惠企政策,推进小微出口企业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建设,指导企业利用出口信保政策抗击风险,并联合海关、税务、银行、信保开展专项政策培训,对接常州海关开展区内AEO认证指导,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二是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坚守欧美市场,开拓东盟市场,加力“一带一路”市场;支持和引导外贸企业将部分外需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帮助企业降低出口受阻带来的冲击。三是积极推进省级农机出口基地、市级户外用品出口基地提档升级,力争机械设备进出口、大华进出口创成中国出口民营企业500强,利用好两大出口基地、公共海外仓、邹区电商产业园等载体,加快跨境电商模式、园区建设和相关政策的研究与探索,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第四,内贸流通稳中创优。一是全力推进南大街古运河高品位步行街区建设,完成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整体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智慧应用系统,引进商业消费新业态。二是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推进促消费活动,通过进一步组织策划,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有效提升钟楼消费券带动消费和社零增长的作用。三是加快研究夜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扶持引导政策,重点围绕双桂坊夜市、三堡街夜市、安基美丽乡村等夜经济代表项目,加大推广力度和活动组织,推进夜经济发展,增强夜钟楼品牌影响力。四是围绕“安港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凌家塘市场、邹区灯具城等传统批发市场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的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市场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和集约化建设发展。
第五,持续提升机关党建。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以业务工作成效来体现机关党建工作,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促进、相得益彰。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教育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学以致用、以知促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机关作风。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压紧压实责任。深化纪律作风整顿,深入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等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从严治党、廉洁从政意识,有效防范违纪问题发生。
下半年,区商务局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富美高”新钟楼建设为目标,按照“一个精神,三个抓手,五个明星城市”要求,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勇争一流,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