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办行动”开启了人社事业新格局
(一)“快办行动”如一面旗子。人社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 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作风建设的重大创新之举,为我们举旗定向,引领各项工作方向更明确,站位更准确。需要我们从政治的视角、立场、效果上谋划推进,借助改革试点的东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创新服务、提升业务、完成任务。
(二)“快办行动”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看问题能否从全局的高度,做到思维更系统、视野更开阔;检视出我们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而进一步思考、审视、改善工作方式和方法。时刻警示我们是否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快办行动”更加积极主动提升服务能力和行风建设水平,实现服务理念由“便我”向“便民”的全面转变。
(三)“快办行动”如一把尺子。人社工作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连,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快办行动”正如一把尺子,可以测量出我们工作的温度,能否做到民有所呼、职有所应、情有所系;可以测量出我们工作的力度,能否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规则、公平公正的办事氛围、简洁高效的办事流程,让创优争先、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体现人社担当。
二、 “快办行动”开辟了人社服务新路径
(一)“基本面”强化“多维度”。职能再整合。2019年我们已将原本分散两地21个区级层面人社服务窗口整合成8个,并建成“15分钟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圈”。今年,紧扣部里清单、区级事权,在基本实现社保、就业、劳动关系各条线业务“一窗通办、一网快办、区域联办”的基础上,结合镇、街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实现区级职能大综合、区街业务大整合。材料再精简。分解、归类、整合打包事项材料清单,重复材料只留一份,非必要材料一律取消,“一件事”业务只需按图索骥,通过“一个窗口”或“一个科室”,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体验再优化。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不断模拟和跟踪体验“打包办”和“提速办”流程,做到“流程不规范不放过、体验不舒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对所涉及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条件、办理渠道、办理时限、反馈方式、监督渠道等,在窗口大厅、网上平台等醒目位置公开发布,向社会做出承诺,主动接受监督。
(二)“打包办”提升“集成度”。内容更完整。着重围绕部里清单和区级事权,立足“能进则进、能包则包”的原则,重塑形成我区新的10项“打包办”服务清单,同时对其他剩余事项进行滚动梳理、优化整合,基本实现人社业务窗口服务全覆盖。联动更有效。目前10项打包办事项,共涉及108个办理环节,我们着重打通联动关联环节,对各环节分门别类,合并设立协同环节46个。如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可能会同时投诉单位没有为其办理社保登记,我们就合并统一受理申请材料、统一上门调查,统一制作一份笔录,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场景更友好。探索“前店后厂”模式,推动服务“进一门”,前台一个入口接入,加强后台流转,让政务大厅成为“集散中心”,机关各科室单位成为“处理中心”,对需要街道初审和市局核定的事项,通过联办、代办,做到数据材料多跑路,办事群众少跑路。
(三)“提速办”跑出“加速度”。流程再造快速办。在部里“提速办”清单基础上,逐一排查梳理可提速办理的服务事项,先期形成了16个“提速办”服务事项清单,通过对接服务端口,理顺内部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其中11个事项实现广义上的即办,即办率达到68%,整体提速70%以上。比如引进的全省首台社会保障卡自助照相制卡一体机,将社保卡办理时长由9个工作日缩减为5分钟。减项增效简便办。横向打通壁垒,纵向优化职能,不折不扣落实部、省公布的取消证明事项,不断拓展告知承诺制范围。借助江苏政务服务网、常州人社app等平台,全省83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不见面可办事项比率达98%以上,位列全市前列。特殊情形特别办。疫情期间开展返常职工信息在线直报和返常职工线上备案,助力外地员工返常、复工复产。无需企业申请及提供任何材料,直接依靠全市金保系统后台比对,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3000万元、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060万元、减免社保费8.7亿元。
三、“快办行动”构建出人社发展新生态
(一)让“快办行动”作为一种习惯。人社各项职能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事项也会随之变化。我们将注重把握具体业务的关联性、逻辑性,动态梳理需求、细化场景。按照全省“一件事”清单,进一步优化综合受理模式,对内整合流程,对外整合表单,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让行之有效的举措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快办行动”长期机制。要在人社各条线、全业务、所有人心中树立起“快办行动”新理念,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规范服务的能力,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让人社快办服务无论随时随事,真正入脑入心。
(二)为“快办行动”提供一流保障。我区正着手将区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人社业务窗口进行集中整合,形成人社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机制。线上一网通。依托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运用好人社各条线平台、系统资源,实现“打包办”“提速办”线上线下相融合,提高为民服务的集成度、融合度。线下一门办。集中整合分散在全区各处的人社业务部门,实现所有人社业务办理进一门。在社保、就业、劳动关系等条线窗口业务通办基础上,继续深入综合柜员制改革,实现全业务一窗通办,构建人社服务全链条,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新标杆。
(三)把“快办行动”创成一个品牌。紧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顺应民生期望,打造更加便捷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人社快办服务品牌。推进党建融合。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钟情人社、服务一生”党建先锋工程,把“快办行动”的成果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点内容之一。带动行风建设。坚持底线思维、换位思考、逆向评价,通过“快办行动”着力打开精神状态更佳、工作能力更强、行政效能更优、纪律观念更严、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行风建设新局面。展现队伍形象。依托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常态化开展全系统全业务全技能练兵,以“人人是形象、处处是窗口、事事是服务”为理念,让试点成效体现在高水平完成每一次日常服务接待中,体现在高质量转变人社职能中,体现在高标准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