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中央及省、市、区委各级决策部署、“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践行新发展理念,同步结合事权下放进一步推动机构改革后职能、机构、人员等要素的重组磨合,凝心聚力、提质增效,全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时为“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现将“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规划及2021年重点目标任务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提速基础设施建设
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星港大道西延、飞龙西路西延、劳动西路西延等工程扩张了城区主动脉,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勤运桥、芦墅桥、西仓路桥、茶花路桥、星港大桥等一批新建桥梁打通运河两岸,片区联系更加紧密;312国道邹区集镇段(平陵大桥-腾龙路)于2017年完成城市化改造工作,新西路、广源路、梅西路、振中路等道路逐步建设贯通,高新技术园区“四横一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西进”基础更加扎实。全区2016年至今新建道路60条、桥梁24座,累计新增道路里程约58.9公里,同时轨道交通2号线钟楼段正在全面施工。此外,扎实推进停车建设管理三年行动,2018年至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347个,全区共有8650个停车泊位接入“常州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资源共享,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
(二)扎实推动城市更新
全力攻坚重点片区项目征收工作,积极对接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了安阳里、北郊中学及周边、龙江路高架以东中吴大道以北片区、皇粮浜生态居住区、城西物流、城建学校周边、董家塘、青枫公园东侧、老凌家塘市场中心街等地块征收拆迁工作,解决了一批遗留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牢牢抓住常州“三年不出地”政策开闸、房地产市场回暖升温窗口期,加快推进经营性地块上市工作,2017年至今完成了凌家塘A地块、蓝翼飞机制造厂地块等23宗合计2419亩经营性土地的上市出让工作,带动城市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宝龙广场、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金茂府、雅乐花园、新城誉隽等房地产项目顺利推进。
(三)持续改善城乡环境
“生态绿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环境整治、交通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皇粮浜公园、常金公园绿地、卜弋市民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地建成开放,马公桥、中吴大桥南北桥下、荆川小学南运河畔等场地提升成为社区体育公园,312国道、沪宁铁路、新机场路快速化、星港大道西延等交通干线、城镇干道沿线景观得到完善和提升,新老运河、童子河、海石口河等河道沿岸慢行系统和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至今新增绿地208.62公顷,新建生态廊道27.3公里;综合施策、全面提升改善河道水质,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净化功能,达到“水清岸绿”整治效果,老城区十字河及邹区镇鹤溪河、岳津河等共计10条黑臭河道全部按期完成综合整治,中心城区大部分主要河道已进行清淤、截污、生态修复等处理,“清水绿岸”整治阶段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水环境基础;牵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厕无害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双车道四级路网等均已在邹区镇17个规划发展村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在新老运河交汇处打造以灯文化为特色的安基村美丽乡村,于2020年6月6日顺利开园并举行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点揭牌仪式,7月底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开启了全市美丽乡村“夜时代”。
(四)全力落实民生保障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彻底解危、适度改善”原则对清潭新村、花园新村、白云新村和龙船浜小区等4处大板房区域进行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安置房权证办理,保障拆迁安置户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五”期间住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三五”期间住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前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有待提升。城乡建设系统规划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站位不高、谋划不深、格局不大,城镇路网还不尽完善,“断头路”“瓶颈路”还较多,城中村改造步伐不大,城市品质提升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加强。征收拆迁工作整体进度较慢,新开项目实际已开数量、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任务差距较大;节点清障工作进展不平衡、与时序进度不匹配,工作陷入僵持;安置房权证办理工作推进较慢,相关板块对安置房权证办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多数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和资料收集工作进展偏慢;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中的“小散乱”排水整治工作难度大、效果不明显,需要各板块加强重视程度、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充分发挥合力。
(三)事权下放承接机制有待完善。各板块承接区管市政道路桥梁管理事权下放的工作还未完全对接到位,部分道路、桥梁的日常巡查和管护工作存在脱节现象,相关配套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尚待完善。
三、“十四五”工作谋划和2021年重点目标任务
区住建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区委十届十次全会报告提出的“老城复兴、西进提速、东西融合、产城一体”发展思路,加强统筹谋划、细化实施方案、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攻坚克难,在推进片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城乡融合发展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具体思路和打算如下:
(一)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
一是认真研究部署并扎实开展党建各项工作,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法治机关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局党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干部培训,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能力,切实落实“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常州精神钟楼实践;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阵地建设和“红色物业先锋管家”行动,并在其他行业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运用“党建+”模式;四是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与结对挂钩村、社区党组织共建力度,以党建促业务、出实效,为基层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二)推进交通规划建设,强化互联互通
深入开展交通规划研究和推动重要交通项目落地,精心编制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并深化铁路、轨道、高速、快速路、国省道、县乡道、农村公路等重点线位及重要枢纽的落地方案,完善区域“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国道干线网、“三横三纵一联”快速路网、“五横八纵”主干路网体系,积极对接常泰铁路常州段、苏锡常都市快线、沪宁快速通道(G312)、常溧宁快速通道(S239)等规划建设方案,主动融入城际交通网络;争取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苏锡常都市快线、常金句城市铁路轨道交通站点在邹区镇腾龙路汇集,打造区域性交通客运枢纽;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协调增加公交车辆供给,提升城乡公共交通出行品质。
2021年稳定宁常高速、340省道中吴大道至金坛经济开发区段改线(一级公路)、312国道钟楼段改扩建(快速路)等规划方案;主动向上对接,将常州—金坛—句容都市圈连接线、邹区农业产业园至江宜高速邹区互通连接工程、238省道(腾龙路)改扩建工程纳入省网上位规划;争取启动邹区镇农村公路路网、苏锡常都市快线、常泰城际铁路、轨道2号线西延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三)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振兴中心城区
围绕《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年)》,加快推进老城厢中心商圈业态调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老旧小区改造、背街里弄整治、沿街立面出新、便民服务完善等工作,促进文旅商居融合发展,逐步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吸引力和文化底蕴,打造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会客厅”。重点实施大庙弄片区改造、南大街古运河步行街区提升改造、27个老旧小区改造、50个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盛宣怀故居、大庙弄周边、青果大厦、东河沿民房、杨氏戏楼、关河运河北侧堵点等区域的征收搬迁工作。
2021年计划完成大庙弄片区改造、邮电路小区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结转项目、轨道2号线老城厢段等11个环境整治结转项目;计划启动实施南大街商圈振兴工作,完成吴家场公寓、城中苑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开项目,启动实施南北大街、健身路、东横街等30个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四)加快征收拆迁工作,推动片区开发
按照老城复兴“加快推进民生改善和功能提升”、西进提速“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的总体思路,结合经营性地块上市、旧城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商圈振兴等工作需要和进展程度,精心研究规划方案,合理制定征收拆迁计划,持续推进振中路腾龙路片区、绿地世纪城周边片区、客车厂片区、常大片区、南河沿片区、怀德路两侧片区、陈渡片区、龙江路高架西侧片区、大观楼片区等9个片区的征收拆迁工作,2021年初步打算列入征收拆迁计划的有邹区镇周家大村、振中路西延,北港老街、新街,新闸龙江路行政边界片区,五星沈家村、云祥桥北侧、客车厂地块,永红江南春宾馆北侧地块,西林凌家村委周边、三八河、交通技校西侧地块,南大街杨氏戏楼周边地块等项目,力争完成征收拆迁100万平方米。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
加快实施振中路跨运河桥、桂花路桥项目,推动“西进融合”;及时完善皇粮浜生态居住区、荷园周边、曙光化工厂地块等已出让地块的配套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邹区镇农村公路网。随道路、桥梁建设和整治同步推进景观绿化、夜景照明、地下管网、公共停车泊位等配套工程,推动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2021年计划实施邹区岳津东路、北港童子河东路、新闸新康路等镇区、园区市政道路以及皇粮浜片区、金茂府、新城誉隽、光明荷樾府、五星教育中心等开发建设项目周边配套道路,计划实施振中路跨运河桥、桂花路桥、广化桥两侧慢行桥等桥梁工程,预计新增道路里程6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
(六)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宜居城市
一是按照《钟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规划(2021~2025)》,有序推进并实现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覆盖,完成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结合海绵城市创建要求,推动未来社区、绿色社区创建。2021年计划完成天皇堂弄单双号楼、邮电路小区、三堡街南楼、勤业四村(北区)、常飞宿舍等13个结转项目,涉及156幢、4200户;新实施并完成玉带公寓、吴家场公寓、城中苑、花园新村、清潭新村等15个新开项目,涉及473幢、16510户;大板房治理方面,计划完成大板房住户签约腾房工作,置换住房项目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进入施工阶段。
二是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加快推进大运河沿岸滨河绿地建设工程,依托重要道路、河流建设生态绿道、廊道,见缝插绿打造精品游园,推动园林绿化景观联网成片。2021年计划完成大运河南岸(五星大桥-童子河)滨河绿地暨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对轨道2号线6个站点沿线进行景观恢复,实施荷园、小霍家村等开发建设地块的配套绿化景观,计划新增公共绿地20公顷。
三是长效巩固并扩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落实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2021年计划推进完成邹区村镇规划布局规划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厕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微小水体黑臭整治等工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牵头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推动杏塘村、刘巷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
(七)推动全域水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全域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排查和组织实施截污、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等工程以消除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持续整治“小散乱”排水、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制定完善《邹区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并推动项目落地,推动城镇污水设施和管网向人口相对集中的乡村地区延伸。2021年计划实施邹区污水处理厂三、四期扩建工程,对邹区镇范围内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河道继续开展评估销号,对农村小微黑臭水体开展整治,对邹区镇150个规模自然村组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区范围内持续推进“小散乱”排水整治达标示范区创建工作,对叶家浜、通济河、关河、古运河、十字河的污水直排口进行改造和截污,实施东市河、南市河清水工程和西市河、锁桥河净水工程。
(八)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维护安全稳定
一是从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工地管理。对市建管中心下达的受监建筑工程项目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并落实工地管理“六个百分百”要求,严格控制工地扬尘,及时协调相关执法部门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等合法权益。
二是扎实开展房地产全流程监管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前介入项目开发、全程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严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积极协调购房纠纷,保护群众利益;密切联系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抓好房地产风险项目排查处置和矛盾调处工作,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要求,规范商品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持续推动物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在物管条线着力构建“区住建局—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推动《钟楼区住宅物业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落地见效,优化“钟楼区住宅物业管理系统”功能并接入“我的常州”大数据,全区新增50个软件接入试点小区,实现每个社区至少1个物管小区实现智能化管理。
四是着力提升住建领域政务服务水平。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立足自有审批权限依法高效开展行政服务工作,对于涉及市级住建部门权限的事项,联合镇、街道落实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制度,积极充当企业与市审批部门之前的桥梁,全力提供全流程、快捷化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办到施工许可证。
五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开展建筑工地、城镇燃气、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群租房、危旧房、物管小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