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上下克难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各项工作总体进展较好。
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政治统领从严治党
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党务、业务同谋划、同部署,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固定学习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四个意识”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有效推进党员队伍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半年,围绕《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0年钟楼区作风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等共开展集中学习3次,领导干部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作风建设等为课题讲授党课2次,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6次。 全局党员积极参与了区委组织部举办的“书香砺初心.阅读悦人生”主题读书分享、“深调研、促发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案例申报等活动。
二、规划引领谋篇布局
一是编制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前期拟制了“18+1”个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年初深入访谈各板块主要领导并实地踏勘属地内主要载体,经过与机关各部门就“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座谈调研,目前已完成基本思路初稿,正在意见征求阶段。
二是制定对标姑苏区三年行动计划。牵头对标姑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作,对我区和姑苏区近三年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长情况、业态发展模式做了详细分析,制定《对标一流,争先进位,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三年行动计划》。
三是编制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牵头钟楼区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领导小组,重点聚焦“八个更”,全面深入排查民生领域突出问题49条,梳理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73项,拟实现项目45个,启动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四是制定高质量发展年度目标。牵头组织目标管理工作,对全区主要经济预期目标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并分解下达到各板块;全面梳理上报2020年度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个性指标目标任务;目前已着手启动2020年度开发区、镇、各街道高质量发展考核实施办法编制工作。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发展三新经济。全面启动“三新经济”发展推进专班工作,会同专班成员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一方面集聚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数字信息产业,抢占大数据产业制高点,同时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赋能物流、商贸、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光信息研发中心、精研智能穿戴自动生产线、时泰医药智慧物流等三新经济项目的建设,推动常州大数据产业园、邹区电商产业园、富都江南新经济产业园、电竞直播园等一批不同领域三新经济产业载体的建设和运营。
二是推进城乡融合。统筹制定2020年度钟楼区城乡融合专班工作任务,全年推进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新机制、推进现代农业“310”发展任务、扩大美丽宜居乡村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29项重点任务,将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三个“一体化”工作。
三是承接事权下放。牵头区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任务,研究制定《钟楼区下放部分区级建设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市级下放建设、城管、水利相关权力事项衔接管理,做到工作、人员、资金、政策“四个到位”。
四、推进项目强化攻坚
一是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牵头重大项目招商推进服务专班,年初出台《钟楼区“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项目区领导招引挂帅和推进机制,坚持日常巡查、月度核查、季度督查,牵头组织区住建、自然资源、环保等相关部门成立重大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小组,为全区重大项目开竣工等重点环节开展联动服务、争取上级支持,有效帮助重大项目缩短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加快推进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截至5月底,我区列入省重大项目1个,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5%;列入市重大项目13个(上半年新入库项目4,新入库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二),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年度投入目标任务的44.13%;列入区重点项目116个,完成投资80.99亿元,同比增长39.8%,完成年度计划的41.31%。
二是管好政府投资项目。按照《政府投资条例》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约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今年年初共列入2020年区级政府投资计划的实施项目55个,总投资49.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93亿元;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42.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5亿元。同时,结合我区财力水平、债务风险、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隐性债务化解以及必要建设投资需求等因素,认真测算确定本地区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需求总规模,目前共申报一般债券项目17个,额度1.4亿元,专项债券项目11个,额度4.97亿元。同时,会同财政局积极做好抗疫特别国债和第四批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
五、精细服务优化环境
一是保障复工复产。两手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导规上服务业企业和房地产、建筑企业规范复工,牵头联合审查小组对全区200余家商贸、服务业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指导,积极为东风农机、精研科技、豪润包装等企业解决隔离观察场所、防控物资、配套产业链供应、物流运输、融资、招工等问题。
二是服务企业发展。做好重点企业扶持培育工作,上半年共成功申报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家,常州顺康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第四批江苏省养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公示名单,江苏易交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第五批江苏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公示名单;组织东风农机、北新地材、美淼环保等3家企业参加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格力博、匠心独具2家企业成功入选常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争取资金,为江苏三同一物流有限公司、常州迅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得承担重要防控物资保供的物流企业省级专项补助37万元;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工作,编制区级“受疫情影响需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名录”,落实授信金额4534万元,拟落实4380万元;组织裕兴薄膜、丽岛新材、波速传感器3家企业企业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资金。
三是开展信用建设。提效信用信息归集手段,对“钟楼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公示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数据每天自动推送至市信用系统平台,确保数据公示时效性,目前已通过市区两级信用平台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6000余条。联合社会信用机构开展信用应用推广,在南大街智汇园、海悦广场、常州塑化产业协会分别开展了“信用+园区”、“信用+楼宇”、“信用+商会”试点工作。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今年累计发动16家企业开展市级信用管理贯标创建工作、2家企业开展市级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1家企业开展省级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指导美杰医疗等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四是紧抓安全生产。强化电力、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积极响应“安全生产月”活动,定期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赴输油管道、电力生产企业实地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输油管线附近违章建筑实地查勘,整改安全隐患。
六、保供稳价聚焦民生
一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牵头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专班,全面落实疫情期间中央、省、市惠企扶持政策,参与制定出台钟楼惠企十条,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二是不折不扣完成对口扶贫协作。牵头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小擢魁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三地对口扶贫工作。制订《钟楼区对口帮扶镇坪县扶贫协作2020年工作方案》及活动安排表、重点任务分解表,按计划组织选派2020年度对口帮扶镇坪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社会力量助力小擢魁村挂牌督战工作;积极做好“五方挂钩”帮扶响水工作,制订拟开展活动计划,推进落实年度帮扶工作。
三是加强物价工作力度。发放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CPI同比涨幅超3%,发放18993人次,累计245万余元。高效开展防疫物资价格认定工作,上半年共完成防疫物资价格认定11件,涉及标的38项,认定金额207余万元。做好收费监管和定价工作,对柯菲幼儿园、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新开中学部等民办教育机构做好收费成本审核及定价工作。布置转供电环节降价,全面调查辖区内相关转供电企业,组织部分企业参加转供电加价清理规范工作政策辅导会,督促企业规范收费。及时处理各类价格政策咨询。上半年来共受理各种咨询120件,已办结119件,办结率99.17%。
四是完成粮食和物资储备各项工作。完成全区物资储备现状调查,根据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做好1家配送中心,14家供应网点的布点工作;落实稻谷生产补贴政策,帮助常州常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我区2019年度稻谷补助资金6.5万元。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区发改局将继续根据区委区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钟楼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交出满意答卷。
一、聚焦改革发展,超前谋划
一是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突出发展导向,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叠加机遇,高水平开展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研究,确定“十四五”期间钟楼发展定位和方向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紧盯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强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按月定期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情况,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透,把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准,着力促投资稳增长,及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三是组织落实年度目标。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积极对接上级发改委,对照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牵头组织落实目标管理工作;集中精力强化措施,补足短板力争优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聚焦创新转型,强化攻坚
一是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强化攻坚。进一步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以实现“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抓手,加强项目管理,切实落实好项目管理和推进工作机制,努力克服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着重加快推进产业项目的建设,全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节点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快投入、快竣工,推进全年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中心商圈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区,对荷花池、南大街等城区街道的商务楼宇载体进行产业的规划和定位,招引一批区域性、功能型总部和平台型、专业型的服务企业落户集聚。推动现代物流、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和国家(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两大大数据平台功能优势,加强制造、商贸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和产业集聚;引导凌家塘、灯具城两大专业市场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发展,提升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增强现代物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专班年度目标任务,重点推进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邹区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和邹区实验学校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凌家塘批发市场等园区转型提质,加快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载体。推进安港片区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廊道、修复片区内水绿生态,深挖大运河特色文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美丽乡村与现代都市深度融合的新样板。
三、聚焦社会民生,补足短板
一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围绕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深入研究分析社会事业项目推进模式和资金来源,根据项目紧迫性和成熟度,扎实推动富民增收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深入基层做好保供稳价。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根据收费清单,对辖区内收费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巡查,确保相关价格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健全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粮食生产加工、仓储配送、保障供应的全链条体系建设,规划布局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及配送中心。
三是继续深化对口帮扶协作。着眼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紧锣密鼓推进苏陕对口帮扶镇坪、“五方挂钩”帮扶响水、帮扶云南镇雄小擢魁村、购买湖北秭归爱心橙等年度各项工作,抓紧对接落实消费扶贫、劳务协作、产业项目推进等事宜,发挥好后方单位的保障支持作用。
四、聚焦队伍建设,凝心聚力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局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党务、业务同谋划、同部署,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固定学习日”等制度,加强“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落实,常态化开展“四个意识”教育,推动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严肃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每个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二是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充分适应当前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常态,积极深入板块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实情、了解需求、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力争把好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基层和企业的困难问题解决到关键点。
三是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细致排查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全程参与、全程监督。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优良的作风提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