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方面
一是进一步推动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投资类项目的摸排,争取挖掘一批新项目,好项目,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继续鼓励各类主体申报股改上市意愿、产业示范园创建、创意休闲农业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指导安基村开展精美小菜园建设。继续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等高标准设施,配套完善“两网一灌”、病虫害防控等生产设施,继续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
二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一是推行化肥减量化行动。继续推广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确保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削减4%和化学农药施用量零增长;通过绿色防控物资发放,在全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使得减药不减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推行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提高科学用药水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和绿色防控技术,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三是推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做好绿色农资经营示范点、绿色农资回收示范点的建设及相关工作。四是全面推动标准化水产养殖。积极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建设与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引导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健康养殖,配套完善水净化设施,积极推广人工配合饲料,逐步减少冰鲜杂鱼饲料使用。督促企业开展养殖尾水监测工作,鼓励循环利用,提升养殖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及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规模水产养殖基地。
三是进一步开展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积极推动“诺亚方舟”等农业龙头、农业科技企业股改上市,着力发展能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民增收的“三带型”龙头企业,创建“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持续开展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农业品牌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名牌意识。对新增的龙头企业、两品一标企业、各类示范基地示范点加强项目及资金的扶持。继续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认真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及年货大街等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开展“常州市民最喜爱农产品”、“名优农产品”等各类评比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是进一步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继续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完善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积极创建乡村驿站,着力建设智能农业示范点,挖掘辖区内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继续创建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鼓励辖区内电商企业发展网络销售,充分发挥电商商务对农业的带动促进作用,争取电商销售规模突破2亿元,带动农民丰收增收。
五是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一是完善农安监管体系。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监管体系,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规范农业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二是进一步推进可追溯体系。加强对已建追溯体系企业的管理指导,下一步将推进全区所有“名优农产品”企业、龙头企业加入追溯系统,引导企业在质量管控、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硬件设施、品牌宣传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提升。三是重视宣传告知。立足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参与度提升,扩大农业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争取广大群众支持和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农村方面
一是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市《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镇、涉农街道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力度,在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登记赋码的基础上,变更(开户)村集体基本账户,进一步明确股份经济合作社职能,充分调动合作社运转的积极性。继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
二是着力提升“三资三化”行动。按照在“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中出台的18个文件,进一步提升全区村级“三资三化”水平。邹区镇、各涉农街道农村集体产权线上交易,覆盖所有村,实现“应进必进”,推行组级集体产权进入平台交易。继续规范村级“五务”(村务、党务、政务、财务、服务)公开。并通过“钟楼e农”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不断增强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群策群力发展村级经济。同时,结合全区基层村级违规吃喝(烟卡)整治初步成效,持续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持续推进基层(村居)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组织脱贫人口“回头看”,确保脱贫质量过硬。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为防止出现“翻烧饼”、边脱贫边返贫现象,按照省、市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要求,统筹组织推进实施。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建立问题清单,进村入户核查,确认问题类别,注重分析研判,做到因人因户施策,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处理。
四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安基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既定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招标,抢抓时序进度,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力争早建成、早见效。
三、水利方面
一是准确把握钟楼区水利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治水方针的丰富内涵、水治理体制机制关系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做好2020年的农村水利竞争立项工作,在水环境治理、民生服务、防汛安全、河湖长制等方面有新提升。
二是全面落实建设管理基调,继续加快推进永红街道白家浜泵站改造提升工程,做好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邹区镇新孟河补水灌溉泵站、五星街道新新村委新新河清淤整治工程、西林街道三八河节制闸工程,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做好凤凰河节制闸、毛龙河节制闸、皇粮浜节制闸工程建设,完成大包围节点工作,补齐工程建设短板、严格建设管理标准,确保2020年汛期发挥工程效益。
三是推进行业监管,依据水土保持法及省、市相关规定做好全区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项目审批工作,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全力防御水旱灾害。
四是抓好工作新亮点,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强化水土保持治理、打造河湖长制钟楼特色,聚力科技兴水,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