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服从、服务于“政”的职能作用,大力培育壮大财源,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高质量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坚持“育财有道”,持续强化财源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决策部署,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帮助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财税政策,同时加强对原政策翘尾和新政执行情况的跟踪调研,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公示和监管制度,通过网络、窗口、税收代征点、财政宣传月等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在我区释放彻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实行“资金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着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政银担”融资合作,扶持有技术、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争取全年上门服务企业不低于100户,服务基层部门不少于100次。通过多措并举、联合施策,让利于企、放水养鱼,进一步稳定优质存量税源,培育涵养新的税源。
(二)坚持“聚财有方”,持续深化挖潜增收
一是强化税源监管。推进全区各级各部门依法治税,利用好基层管理网格员,实时监管源头税源增减变化,拓展财税平台横向、纵向延伸,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掌握税源情况,形成区级和板块、部门和社区两级双向、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治税格局。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修订完善税收代征工作机制,落实房产出租、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预缴、清算等工作,建立重点产业园区、房地产项目清册,做到应收尽收、颗粒不丢。三是强化非税管理。坚持刀刃向内、深入挖潜,进一步完善非税征管模式,有序推进非税电子化改革,努力挖掘有效收入来源,严格以票控收,加大催缴力度,使非税管理上台阶、见实效。四是强化国有资产资源产出管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转资产,继续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效益;用好现有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撑实体产业;推进地块整理上市,加快现金流回笼。
(三)坚持“用财有效”,持续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强富美高”总目标,全面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全力支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大力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支出,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二是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兜住“三保”这个底线,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在确保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2020年部门公用经费(含会议费、培训费)、经常性项目预算持续压缩;将节省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支持扶贫、农业、教育、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办好民生实事。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上级资金补助、社会资金募集等方式,全力保障“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全区教育经费预算较2019年增长10.6%;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加大各项民生补贴投入,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唐氏筛查等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年初预算;支持“阳光扶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整治和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支持文化体育发展,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四)坚持“理财有法”,持续细化财政管理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加大对《预算法》宣贯力度,让财政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坚持花钱必问效,围绕2021年全面实现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目标,积极探索切合我区实际的绩效评价模式,通过绩效评价、去劣存优,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二是强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取消纸质支付凭证和单据流转,使财政资金支付更安全、运转更高效;严格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监管,统筹优化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对财政拨款形成的各类结余资金及时收回,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三是强化“大监督”机制。加大对专项资金、政府采购、“三公”经费、零星工程等支出的监督力度;加强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全面规范基层财政资金运行;同时,加大对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代理记账行业管理。四是强化风险管控。杜绝新增政府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紧盯2020年14.48亿化债目标任务,多渠道积聚化债资金;积极推进债务置换工作,实现债务期限“短变长”、债务利率“高变低”,控制资金成本。建立政府性债券申报库,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使隐性债务可预可见可控。
各位代表,2020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为钟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