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0年上半年度,区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同志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财为政之基,政为财之帅”工作理念,面对新冠疫情,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好“六稳、六保”不松劲,全力服务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紧扣“一个中心”,力争财政收入高质量
年初,区委、区政府明确的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7%左右,力争突破50亿。1-6月全区实际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亿元,同比增幅0.1%;税收占比88.2%,两项指标在全市分列第三、第一位。围绕“财政收入高质量”这一中心,一是加强主体税种入库征管。坚持“抓重点带一般”,在动态掌握全区145家高企、162家人才企业、1045家“四上企业”,以及282家上年缴纳300万元以上税收企业的经营实绩之外,针对近年土地、资本市场的窗口期,再拓展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房地产项目、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区重大产业项目四本税收台账,及时跟踪项目产出进度及应征税收入库情况,护好全区财政收入基本盘。二是充分挖掘政府非税收入。做好非税收入、尤其是资产收益的组织征收工作。利用资产云平台,规范资产出租流程操作,盘活253处、8.7万平方米(出租4.7万平方米)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每平方租金达215元,确保在减税降费的大形势下政府非税收入实现应收尽收、逐年增长。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宣传各类发展激励、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截至上半年,全局累计走访企业302家。
二、攻坚“三条主线”,助力区域发展高质量
一是攻坚产业升级,培植财源促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对辖区内行业龙头、小巨人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调增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上半年共向上争取中央、省、市各类奖补资金10997万元、下拨区企业各类配套奖补资金1395万元。调动钟楼城市产业发展母基金及各子基金的杠杆乘数效应,支持区内企业扩产增效,进一步培植优质税源。上半年共投资5492万元入股江苏东星智慧医疗、中科摩通、聚合新材料等企业,助推企业创业板上市。利用政府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签订的“政银担”协议,帮助江苏巨弘、常州货通天下信用融资450万元。积极响应上级“六保”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和落实新冠疫情期间助企复工、达产各项政策,全区上半年累计减免1520家中小企业房租3300万元、申报贷款贴息补助572.23万元,围绕提升南大街、荷花池商业街区人气活力,预算追加设立500万中心商区消费券基金,带动激活城区商业经济。
二是攻坚民生保障,提质增优保发展。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6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年度预算的63.8%。其中,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支出11.97亿元,占比76.5%,同比增长1%。卫生健康支出10424万,同比增长26.5%,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支出2376万,同比增长7.9%,重大公共卫生支出2178万,同比增长2267.4%。教育支出3.45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学前教育阶段支出3794万元,较2019年提高22.5%,提标学前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至720元/生,增幅31%;支持全年实现新增初中学位1800个、小学学位2000个、学前教育学位525个。投入8900万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邹区脱贫攻坚,投入500万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87万元。同时,加拨3000万元资金用于保障基层财政正常运转。
三是攻坚西进突破,加码推进快发展。围绕开发园区在全省综合排位实现争先进位工作目标,区局一方面主动对接园区财政分局、区税务分局,密切对接市局,组织落实企业税收调库指标,上半年钟楼开发区(含邹区)完成预算收入8.97亿元,增长2.1%、进度42.1%。另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卜弋花园安置房、镇卫生院改、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新一轮“西进十大工程”。截至目前,已落地地方政府债券6.37亿元,其中:安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8亿元、邹区卫生院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工程项目1亿元、钟楼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9000万元、殷村职教文创园项目5000万元、邹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3000万元等。近三年,累计为开发园区争取到债券16.43亿元,占全区新增债券的比重57.6%。
三、实施“五大工程”,夯实财政管理高质量
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坚持零基预算,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安排方式,取消单位基本户,除代收代垫往来项目外,单位所有开支全额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从严压减一般性支出,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区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2.3%(剔除政府新增购买公车)。盘活单位沉淀资金,统筹保障新冠疫情防控、基层运转“三保”等刚性支出。面对市下放的建设管理事权,按照“接得住、管得好”的标准同步调整区对各板块财权划分工作,并逐步理顺规范我区各项公用支出标准,实现全区项目预算标准化管理。改革征收拆迁账户管理,按照“一个账户运作、分项目核算、足额到位”的原则,采用母、子、孙三级账户管理构架,全面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二是严守债务风险底线。当前,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等级较高,债务管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1-5月,全区共化债5.12亿元,对标全年14.48亿元目标任务,落后序时进度6.4个百分点。一是在压存量、控增量上下功夫,坚持没落实资金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会同区发改部门严把政府性投资项目申报关口。二是在降低融资成本上下功夫,努力抓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截至5月末,成功置换隐性债务23笔24.45亿元,债务平均期限由3年延长至5年,利率由6.81%降至5.84%,实现债务期限“短变长”、债务利率“高变低”。三是在深化国企转型发展上下功夫,加力推进街道所属国有企业合并整合,目前科技街集团已完成南大街文商旅投资、荷花池新荷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整合工作,通过整合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自主经营能力逐步增强。
三是实施专项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各类政府性项目,根据可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进行预算安排,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2020年,有22个政府性项目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建立资金来源审定、投资估算评审的“双审”制度,严格按照“绝不突破既定概算”的原则审查政府投资项目,切实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有利于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的项目上。通过“双审”,2019年全区上下共压缩项目19个,压减政府投资22.2亿元;2020年,精简保留政府投资项目46个。
四是完善财政综合监督。坚持挂牌督战,实行清单式监督管理,根据2020年财监工作要点,明确5大类12个监督检查重点项目,其中,7个已经正式启动。坚持刀刃向内,常态化落实自查互查制度,上半年,围绕支出审批程序、原始凭证合法性审查、会计科目应用、财务结报流程等财政日常业务,集中组织局本级、财政结算中心和各财政分局开展自查互查2次,共梳理并及时整改5类26个问题。坚持联合联动,全力配合区纪委监委等部门开展小微权力提升、违规吃喝整治等专项行动。上半年,共计抽查区人社局、科技局、农业局等20家行政事业单位,查看财务账薄100余册,涉及资金100余万元。坚持建章立制,全面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无预算不采购”要求,截至5月底,上报政府采购计划558项,采购预算总金额为9517.68万元,同比增长252.34%。
五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持从严治党,制定下发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要点。常态化落实“1412”理论学习机制,举办“使命担当、同心战‘疫’”道德讲堂,开展“悦读越精财”读书活动,擦亮“书香财政”品牌,积极参与区“书香砺初心阅读悦人生”等活动,拍摄的读书云分享视频在全区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建立“大灶+小灶”学习培训模式,下发《2020年全区财政系统教育培训计划》,细化33项重点培训内容,搭好财政干部成长成才的“大灶”,截至目前,17项培训任务已经完成;同时,利用碎片“三闲”时间,上线了12期“财政微课堂”,搭建财政干部全方位学习的“小灶”,全力打造一支有激情、有见识、有担当、适应形势、适应基层、适应任务的专业化、精细化财政干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