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区科技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19790/2020-00011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科技局
产生日期: 2020-08-03 发布日期: 2020-08-03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钟楼区科技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钟楼区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城区”的目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打造平台建设、三新经济,推动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成绩

(一)创新主体地位巩固壮大。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根据《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意见》(钟政发〔2019〕69号)对我区2019年认定的高企、研发机构、创业载体等90家单位完成政策兑现579.5万元。二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链条,有效推动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型企业“雁阵”队型。1-6月全区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企业86家,完成目标任务的72%;确定拟入库高新技术企业87家,完成目标任务107%;组织第一批申报高企55家,其中新申报44家,复审9家,再次申报2家;新申报省级上市科技型培育企业2家(盛德鑫泰、龙冶节能);走访摸排华日升、华威、电力装备等创新型领军储备企业。

(二)各类项目申报成果丰硕。2020年上半年,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共116个。精研科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常柴股份、精研科技、西电常变、中海油涂料院通过省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新品种河蟹安全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计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通过网评、进入现场考察阶段,常州市三利精机有限公司 “面向航天复合材料复杂大部件的双机器人协同装配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计争取省级资金120万元)获拟立项公示。新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成果转化项目2个:“精研科技新建年产一亿件智能穿戴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年计划投资3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亿元;“华威新材料新增光学膜生产线”年计划投资65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两个项目均稳步推进。

(三)产学研人才工作不断深化。一是多渠道推进产学研工作。积极组织常金大米与南京财经大学、佳农探趣与省农业科学院、三利精机与南京航空大学等校企开展线上对接,组织盛德鑫泰等企业与常州大学、江理工等市内高校开展紧密合作,目前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9个。二是有效组织创新人才项目。我区推荐的上田环境安洪逸博士已进入省“双创人才计划(企业创新类)”项目答辩阶段;钟恒新材料、三合声源、众华建材等8家企业申报省科技副总项目,初步摸排创联电源、中海油等2家企业拟申报市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紧抓不放。上半年,积极推动精研科技、格力博、盛德鑫泰等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目前精研科技与省产研院已签订合作协议,盛德鑫泰、格力博等2企业正在洽谈推进中;按照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要求,不断提升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对外科技服务能力,累计服务企业300家,营收4882万元;组织建科院申报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威尔莱、电梯厂、艾控等10家企业建成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科达斯特恩、东风农机、常柴等10家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省项目绩效评估工作。

(五)双创载体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双创载体建设有成效。常州大数据产业园于5.18开园投运,富都江南新经济产业园一期预计7月初完工。上半年,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120家。2020年1-5月全区57家双创载体入驻企业完成税收1亿元。二是工作推进有新举措。制定《常州市钟楼区双创载体创新活力考评体系》,从双创载体的基础条件、运营绩效、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区双创服务中心于6月中旬正式建成运营并投入使用,为全区双创载体提供一站式和管家式双创服务;参与举办“海纳英才 智创未来”——中国·常州高端海归人才专项对接会等多场双创系列路演培训活动;组织申报市创新创业大赛项目56个,其中晋级决赛22个(其中十百千创新型企业组10个,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组5个,众创团队组7个)。三是载体建设有新突破。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五星智造园、新博智汇谷、南大街智汇园获省2019年度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B类);启迪常州创新产业园被推荐为省级众创空间创建单位。五星街道积极推进新庄工业园、新新工业园、皮革机械厂等老旧工业园区和厂房改造提升,永红、西林等片区原村级工业园提档升级,有效提升板块项目承载能力。

(六)党建引领助力科技服务。紧紧围绕“提升机关党建水平、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两大任务,以“抓党建、促业务、提服务”为目标,凝心聚力打造“13353”局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为全区科技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做出积极贡献。着力打造“1”支科技服务队伍,畅通“3”个科技服务渠道(科技服务热线、“钟楼创客会”微信公众号、即时QQ交流群),做到“3”必访(新引进科技型企业必访、复审高企必访、“小升高”、“高升规”企业必访)、“5”必问(问需、问计、问难、问策、问效)和“3”必送(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上半年全局领导干部走访服务110余家科技企业,发放政策汇编200余册,征求企业困难与需求62个,帮助指导协调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问题42个。疫情防控期间,科技局针对科技型企业复工复产难题,审时度势,巧妙运用“加减乘除”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优化和完善各类科技计划管理功能,通过各类线上手段服务企业;对46家复工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督查,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与问题,同时为企业宣传解读科技政策;鼓励双创载体对在孵企业适当减免租金,主动协调上级部门,加大对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的财政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科技发展的先进地区,我区仍存在科技投入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双创载体质效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瓶颈,克难奋进。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完善我区高企扶持政策,加强科技财政投入,打好省、市、区系列创新政策“组合拳”,让钟楼区科技创新“引擎”开足马力。二是建立梯次式培育机制。深度挖掘区内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内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精准培训,扩容本级高企梯次式培育库,按照“定目标”“定专人”“定时间”“定任务”的四定原则进行精准培育,确保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成长一批”的良好态势。三是提升高企服务质效。举办多种形式的高企培训和政策宣讲活动,实现全区培训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扩大政策普及面;对拟申报企业采取电话沟通、实地走访,专家问诊等多种方式,通过详细摸底、仔细研判,明确申报企业的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安排,加强跟踪指导。

(二)强化创新研发平台搭建。进一步提升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科技服务能力,为相关企业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技术转移服务、解决方案服务、试验验证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助力区“两新一智”产业发展;加快高校院所与我区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步伐,继续推进格力博、盛德鑫泰等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全年争创2-3家省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三)推进双创载体提档升级。加快智谷工场二期、富都江南新经济产业园、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主题园区建设;落实《常州市钟楼区双创载体创新活力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双创载体“园区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依托区双创中心平台,整合创业导师、创投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提供优质的双创服务。组织辅导新博智汇谷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百度(常州)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博星运、启迪之星、富都江南等申报市级孵化器。

(四)全力推进科技指标任务完成。围绕高质量考核指标要求,深入开展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清零”行动。一是与区统计局联动,强化科技统计基础;二是深入调研走访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分层级指导企业开展研发费用规范化记账,切实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费用的归集率;三是加强与统计、税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对涉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实行共享,并按职责进行分析统计;四是摸清规上工业企业进规、退规情况,及时做好跟踪调整。要求研发经费已归集、享受税务加计扣除、规上高企做到100%填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