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19年工作总结与2020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MB1631365/2019-00045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文体旅局
产生日期: 2019-12-25 发布日期: 2019-12-2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以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主线,围绕中心工作,完善职能配置,合理调配人员,探索有效路径,实现了机构组建年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和衔接,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如下。一、聚焦主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新提升(一)文化设施推进有力。对照省、市高质量文化指标和我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019年工作总结与202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主线,围绕中心工作,完善职能配置,合理调配人员,探索有效路径,实现了机构组建年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和衔接,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如下。

一、聚焦主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新提升

(一)文化设施推进有力。对照省、市高质量文化指标和我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市文广旅局副局长严旭华、钟楼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海平相继带队对17家村(社区)集中开展了检查验收工作,均已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年度达标率100%。圆满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区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步以中心为基础,加大公共文化面积的扩面提升,针对城区文化设施面积小、功能缺等问题,整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开放大学等高校资源,因地制宜联合周边教育机构、非公企业、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联合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26次。

(二)文化阵地凸显效能。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阵地引领作用,凸显公益性、均等性,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权益。严格按照钟楼区图书馆委托管理合同,按照图书馆一级馆标准和总分馆建设要求,明确委托管理权限、合作共建权限,完成无障碍、盲道设施建设,支持荆川文化街项目建设,提升秋白书院阅读分享功能,新增了恒源畅书坊、爱阅英文阅读站等一批城市阅读阵地和社区阅读点,基本实现了辖区图书馆镇、街道总分馆通借通还,全年共开展公益展览、文化讲座38场次、公益类培训120期,有效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阅读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三)文化品牌惠民悦民。坚持以“幸福钟楼”文化惠民品牌为抓手,探索开展菜单式、互动式、订单式服务,满足群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瞄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继举办文创节原创音乐剧《乡愁》、我们的节日、民俗风情节、倡导移风易俗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以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为核心,不断彰显钟楼文旅融合工作内涵,参加省首届文旅融合盛典舞台情景剧《运河乡愁》演出,承办全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西林首届民俗风情艺术节活动、新闸慧园开园、“我们的节日—插秧节”等,开设“大运河之约”非遗大师公开课18课,“常州三宝”进银行展陈三个月,全年提供各类惠民文艺演出、非遗嘉年华近30场,各类书画展示展览7期、提供公益培训近500课时,惠及群众五万余人次。

二、强化服务,体育事业发展有新成效

(一)推进设施普惠。以第七次体育场地普查为抓手,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在青枫公园内建成省内第一条智能化健身步道、我市第一个科学健康指导站和二代健身路径点,新闸街道慧园正式开园。做好全区健身路径的新建与更新工作(新建22处,更新67处)。积极实施荆川小学河边绿地运动场、邹区邹新花园等体育公园的改造工作。推进西林、邹区等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

(二)组好各类赛事。做好2019-2020年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常州赛区)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了2019年江苏省国际象棋锦标赛、第三届市智力运动会、第四届区智力运动会、第一届区武术展演、3000人参加的幸福钟楼毅行等大型体育活动赛事,同时举办了篮球、羽毛球、柔力球、健身气功等十多项比赛。此外还积极参与各项省市级比赛,收获颇丰。钟楼区五星健身秧歌艺术团参加江苏省健身秧歌比赛获得全省第三名,钟楼区文化馆舞蹈队节目《幸福的萝卜晒起来》和钟楼区五星天乐艺术团节目《赛龙舟》获得2019运动龙城大联赛•常州市广场舞比赛暨常州市首届群众原创广场舞大赛获一等奖。

(三)深挖产业发展。评选推荐常奥体育、绿美艺、华联敷料等三家单位上报2019年省级体育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积极配合市体育局开展的慢病运动干预项目,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区级各级场馆完成青少年体育培训3620人次,接待健身人数82578人次,组织展会及各类群众性活动30场次。

三、打牢基础,文旅融合发展起步有新气象

(一)启动顶层规划设计。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旅游明星城市的奋斗指向,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总目标,把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启动了《钟楼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通过专家团队调研,充分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突出理念引导、统筹融合,规划了我区文旅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方向、具体路径,实施措施。以充分弘扬历史积淀,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为出发点,构建起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文旅发展新模式,描绘出全域旅游发展钟楼样本蓝图。

(二)着力文旅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分级分类管理全区文化旅游类项目,筑牢载体基础、强化产业支撑。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对接项目主体,梳理建立起全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信息库,按新建、续建、意向、规划等不同类别,动态化掌握项目情况、全过程跟进服务建设。今年以来,重点服务美丽乡村安基村建设、瞿秋白纪念馆国家3A级景区创建等项目,着力推进南市河整治工程、大庙弄红色文化街区、米码头壹号、荆川文化创意街、大陆饭店民国风主题馆等项目。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文旅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壮大。

(三)扩大文旅品牌影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钟楼文旅品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组织参加了2019首届长三角文化旅游集市、江苏省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使钟楼文旅产品更好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都市圈。同时,邀请澳门中联办组织澳门企业家代表团考察钟楼文创企业;组织丹麦、德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的青少年游学钟楼。另外,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旅游日”常州主会场活动。以“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为主题,举行了新青年汉服巡游、非遗集市、旅游志愿服务等活动。活动内容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

四、坚守底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新加强

(一)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开展重点文保单位资料编写和文物本体登记,增补完善文保单位基础档案,紧扣责任链条,将文物属地职责列入全区综合考核,督促承担属地责任,协助文物管理保护和修缮相关工作;针对大运河保护相关工作要求,由分管副区长带队开展“运河巡查月”专项行动,严格按照大运河及驳岸保护相关要求处理整治相关违法行为3起。加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基础工作,对46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进行重点调查摸底,青枫公园桥梁群新增为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承办“手绘常州”文物保护活动,将篦箕巷、文亨桥、民元里、明城墙、崇法寺等文化遗产纳入到手绘、伴手礼和地方文化读本中。

(二)推进重点文物修缮。梳理大运河沿岸市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重点抓好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防汛安全大排查,督促中山纪念堂、常州府学等完成安全整改工作,牵头完成西瀛里明城墙、青果巷民宅的局部修缮工作。着手南市河微改造维护保养工作,着手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养维护工作,完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伯元故居和1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程序和专家论证,在充分考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召开相关现场会、座谈会,妥善处置青果巷华宅信访问题。

(三)文物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不断提升文物执法联动和协同机制,争取市级专业执法力量支持和配合,及时进行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对基层文物违法行为的执法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文物巡查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消防等培训。建立文物安全排查长效工作机制,针对迎大庆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行动,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加强文化产权人的安全教育,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居民告知书等,重点厘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产权关系,与杨氏戏楼、南河沿、青果巷、胜利巷民宅等产权人进行深度教育交流,争取产权人支持,将相关修缮工作列入改造规划;引导青果巷民宅开展修缮保护工作,强化产权所有人的文物修缮保护和利用意识。

五、精准施策,文旅市场监管有新作为

(一)文旅市场管理高效有序。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全系统26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窗口办理。今年共办理行政服务事项36件,按时办结率100%。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在线申办。围绕“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前台服务联动,后台业务协调。二是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打击“黑游艺厅(室)”等各类专项行动4次,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点,引导广大群众远离“黄”、“非”等文化垃圾,切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扫黄打非”综合考评位列全市领先。同时,借力借势创建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网络,建立有效联络渠道。会同市、区相关部门,以“不合理低价游”、“旅游包车”专项巡查为重点,对辖区内40多家旅行社开展“地毯式”巡查和“回头看”检查,监督规范化经营。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全市受理旅游投诉案件中,我区为零投诉。

(二)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扫黑除恶工作要求,一是制定了《钟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娱乐场所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二是成立了钟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娱乐场所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三是全面摸排娱乐场所涉黑涉恶犯罪线索,每周联合市文化执法大队进行专项检查行动,重点督查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利用电子屏、宣传展架、宣传折页及横幅等宣传形式,结合微信、QQ群,着力宣传政府扫黑除恶的决心,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法律宣讲。

(三)落实安全领域各项工作要求。制定《钟楼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监管方案》,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街道责任检查人;召开三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并部署了我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内容;签订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义务责任;由分管副区长带队,市文化执法支队、区文体旅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支队等部门组成督查组多次对我区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通过“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现场活动,以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同时,参加了市首轮区“飞地”整治集中清查行动,重点对钟楼区凌家塘市场及周边区域网吧和ktv开展专项检查,做到责任明确、逐一排查、有条不紊,努力消除各类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做好文明城市考核迎检工作,制定考核前期巡查计划,根据市区文明办考核的新要求,全面部署并严格督查。对检查中发现街道晨练体育活动点占用、大型饭店内“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缺失、网吧与星级酒店禁烟问题的扣分点,我局第一时间做好整改工作,并联合街道、区公安等部门联合督管。

六、强化保障,文体旅队伍建设有新风貌

(一)加强班子建设。快速适应机构改革后部门工作要求,及时与区机关党工委对接,申请成立了局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党支部委员会。扎实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动全局人员“自觉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材料,以“集中学”和“自由学”相结合,行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早部署、抓实抓细机构改革后领导班子各方面工作要求,贯彻民主集中式原则,确保班子有序运行,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组建新机构的相关报道在新华日报刊登。

(二)强化部门管理。建立部门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请销假等各类管理制度,强化督促落实,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促事的局面,以学习型、服务型领导班子,促进全系统党员干部形成爱学习、勤工作、求上进的良好氛围。主动落实民主集中制和谈心谈话制度,努力做到“大事共同决策,小事相互通气,解决问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三)注重带好队伍。克服机构改革后人少事多、内设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以打造团结、务实、诚信、高效的文旅干部队伍为目标,主动适应文旅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层层跟进的良好局面,为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020年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体旅融合的指示精神,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聚焦薄弱环节,强化问题导向,打造工作亮点,具体如下:

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是继续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文化服务为核心,抓好基层育、健身养生、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常年坚持开展一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和提档升级,强化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书刊阅览、文艺排练、书画展览、非遗展示、科普教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或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二是大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挖掘运河文化、名人资源内涵,策划面向大众、参与面广、服务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基层购买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公共服务活动,使文化配送服务真正沉下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三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力度。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断加强基层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培育基层业余文化人才,激发创造活力。同时扶持地方特色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支持业余文艺团队和乡土文化能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惠民内容,推进资源整合流通,着眼“区里有品牌、街道有亮点、社区有特色”目标,依靠三级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引领高质量的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

二、有序做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克服文物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偏少现状,争取政府支持,督促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保护层级体系,各街道至少安排1名干部专干负责文物工作,发展壮大社区文物志愿者队伍。根据南市河改造项目,坚持“重点开发,全面保护”,加强文物保护与文创、旅游的有机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依托运河沿线遗产资源,重点推进夏家大院、勤工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山纪念堂、大陆饭店等民国主体风情提升项目,支持利用运河工业遗存。重点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家底,认真做好实地走访、调研工作,在全面了解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包装红色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我区红色文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三、促进公共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一是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完成邹区镇和西林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新闸街道足球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全区健身路径的新建与更新工作,确保全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二是努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依托“幸福钟楼”文体旅品牌,办好钟楼区群众大型体育赛事,做好首次文体旅“展现美丽钟楼”定向赛;三是指导文体社会组织发展,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工作,争取全年新增各级体育指导员160人,大力支持钟楼区棋文化研究会、永红体育总会4A级评审和钟楼区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3A评审工作;四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年完成国民体质测试3000人。

四、规划引领文旅发展。积极把《钟楼区全域旅游规划》纳入钟楼区“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把全域旅游发展与我区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有机融合,并建立起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使推进落实有章可循、有序推进。重点服务已梳理成表的2020钟楼区文体旅4大类22个重点项目,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沿线的南市河整治、夏家大院等项目;指导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科创园、文创园、古建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面向市场需求向景区产品化打造,不断丰富文旅项目载体,强力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品质服务,切实做好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工作。

五、丰富文旅品牌内涵。一是研发文旅产品线路。重点围绕“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钟楼美食”、“匠心非遗”、“美丽乡村”等主题,开发“悠游钟楼”打卡线路产品和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并联合旅行社开发市场客源,促进产品向市场有效转化。二是联合举办文旅节庆。以政企联合、板块联动的方式,整合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生态、科技、体育等优质资源,打造四季节庆活动,重点培育“运河文化旅游节”、“夜钟楼”等节庆节事活动品牌。并且,通过节庆营销、活动营销等方式提升钟楼文旅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号召力。三是全媒传播文旅形象。以受众为导向,将文旅资源产品分专题制造媒体爆点,分阶段持续向传统纸媒、网络媒体(如抖音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多种媒体平台传播钟楼文旅声音,形成良好市场反响和社会效应。

六、深化“1+3党建”品牌创建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和党建工作水平。区文体旅局党组坚持以党建创新为引领,形成融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模式,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的标杆作用,促进和提升文体旅工作。锁定全域文体旅格局,提速文体旅互融共赢;坚定文体旅效能建设,提强文体旅互促共进;咬定文体旅惠民目标,提亮文体旅互利共享,打造文体旅“1+3”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品牌打造,建设一支“讲政治、有纪律;讲党性、有信念;讲廉政、有规矩;讲奉献、有担当;讲道德、有品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全面带动党员干部在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中勇先行、走前头。


六、持续做好重点专项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繁荣有序。进一步整合区级市场执法管理,完善举报办理和案件督办相结合,实现办案提量增质;积极做好文明城市长效考核工作,落实好规模酒店、网吧等督管工作,力争不失分、得高分;加强安全督查,加大对文旅市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平安钟楼文旅市场”消防演练,提高各经营业主安全生产意识,保障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双拥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全力配合常州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根据工作计划指导部署相关工作,做好挂钩结对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