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钟楼要闻>>内容
1月15日上午,钟楼区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情况新闻发布会,区委常委、副区长韩雪琴向新闻媒体通报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以及2021年民生实事总体安排。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常州广播电视台、常州日报等12家媒体参加发布会。
2020年,钟楼区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坚持民生优先,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各项工作,十大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2020年初,钟楼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以票决的形式产生了钟楼区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全民健身等十大项目。经过一年努力,十大项目全面完成,老小区焕然一新、辖区交通改善显著、辖区教育高地逐步形成,居家养老工作向标准化、专业化、普惠化迈进,充分诠释了民生实事“听民声、体民意、解民忧”的特质,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推进10所学校建设:清潭实验小学二校区、泰村幼儿园2个项目建成投用;钟楼区钟爱学校、钟楼外国语学校2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西新桥三村幼儿园完成竣工验收;市实验小学、金茂府幼儿园等5个学校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学位5910个,其中初中学位1800个、小学3585个、幼儿园525个。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康复工程主体完工,已进入装修阶段。永红中心、南大街中心、荷花池中心完成提升改造。邹区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各项手续完备,正式开工,围挡、土地平整等已完成。
促进全民健身。邹区、北港、西林全民健身中心建成运营。五星公园、永红、邹区等5个二代健身步道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新建与更新120个健身步道,全部投用。
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全年共拨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资金7560万元。利用好专项基金,共计拨付400万元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其中,邹区镇“我在杏塘有分田”项目200万,邹区镇“安基村灯博馆”项目200万。全年共投入失地农民基础养老金672万。
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500人,扶持创业2360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6600人。
优化养老服务。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月运营,慧福颐养中心建成投用,全区新增养老床位数164张。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85.71%、56.25%;完成726户居家适老化改造;为24781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比例达全区老年人的21.6%;提升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点建设水平,为1007人提供租赁服务。
改善道路交通和出行。星港大道西延(星港大桥)、新机场路快速化、玉兰路、南北大道、岳杨路东段、新龙路、玫瑰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新增道路里程10.6公里。钟楼外国语学校、中吴宾馆、西林全民健身中心、广化桥、安基村等地停车场建设全部完成,新增停车泊位2193个。
生态绿城建设。推进陶家村绿地二期、运河生态廊道、星港大道西延绿化等11个工程建设,8个工程完工,2个工程正在推进,新增绿地568亩、建成生态廊道10.5公里。
水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南市河截污、邹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白家浜泵站建成投用,五星大村、永红镇东等5个排涝泵站完成整治。
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完成勤业四村(南区)9栋、杨柳巷6栋、硝皮尖(西上园)、白云新村16栋等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2021年,钟楼区立足民情、顺应民意,聚焦富民惠民,最大限度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确定了增加教育资源供给、老城厢复兴发展、水环境整治、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棚户区改造、优化养老服务、交通畅行提升、促进就业稳定增长、生态绿城建设、文体惠民行动等10项民生实事项目。
韩雪琴表示,“十四五”期间,钟楼区将围绕“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的功能定位,从三个方面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一是聚焦规划引领,精心谋划。以规划为蓝本,在充分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统筹谋划、系统安排、有序实施。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统筹推进富民增收、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全域协同和全面提升。三是聚焦常态长效,精细管理。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对于已经建成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完善运行、维护、管理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真正惠及民生。
发布会上,区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负责人分别围绕“未来教育港”、优质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