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区工信局2021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229563/2021-00024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工信局
产生日期: 2021-11-02 发布日期: 2021-11-09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以来,区工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工业及信息化发展工作,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厚植产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信息化加速推进,为加快建设“都市智造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区工信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工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工业及信息化发展工作,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厚植产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信息化加速推进,为加快建设“都市智造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聚焦聚力促发展,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一是各项指标稳中向好。今年以来虽然持续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景气指数不断波动等影响,我区制造业仍然展现出强大韧性:1-9月,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速9.1%;307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38.3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14.0%;完成工业投资18.68亿元,同比增长21.9%;“两新一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98.8亿元,同比增长20.9%,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68.2%。二是重点企业培育良好。1-9月,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共有77家,其中5-10亿元企业7家,10-20亿元企业8家,超20亿元企业2家。77家超亿元企业共完成产值341.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8.0%,同比增长25.4%;52家区级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完成产值230.9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已超50%,同比增长20.3%,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正逐步成为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有效应对疫情防控。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鼓励企业省外员工留常过年,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工信局牵头制定出台《钟楼区关于春节期间鼓励省外员工留常过年的若干措施》,丰富员工假日生活免费发放流量包,春节期间按照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兑现给留常员工稳岗补贴,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合计发放各类补助889万元。

二、有序有力建项目,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投资。通过技术改造引导工业企业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优化升级,1-9月全区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122.95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31.4亿元,已完成投资15.63亿元,完成目标计划49.78%。1-9月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92.2%,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0.6%,增速和占比均位居全市第一位。二是贯彻智造强区战略。引导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裕兴薄膜总投资5亿元的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有序推进,目前主体厂房已封顶;支持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行业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中英科技新建年产30万平方米高频覆铜板项目年内竣工;协助裕兴薄膜、中英科技2家企业申报2021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资金高端化改造升级项目,目前已经通过现场核查。三是加快工业项目储备。严格对照《钟楼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做好亿元技改重点项目库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入库工作。目前全区亿元技改项目在库项目数6个,完成设备投资3.2亿元。

三、高质高效抓改革,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产品+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转变,实现企业在服务中创新、在服务中增值。2021年格力博荣获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成为全市首家且目前唯一获评企业,填补全市空白;畅达峰、尼高科技、天方印刷、匠心独具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微亿智造等5家企业荣获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示范平台获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创联电源、三联星海等7家企业创成常州市工业设计中心。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2021年,裕兴薄膜、中英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填补我区该项目国家级空白;精研科技、科试中心申报国家单项冠军项目,已通过工信部初审;华日升、英中电气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52家,占规模企业比重17%。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补齐工业经济发展短板为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中心,狠抓企业节能降耗,2021年,我区单位GDP能耗降幅目标1.5%,上半年实际下降3.47%,能耗下降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盛德鑫泰、中稀稀土、展明纸塑、华威新材料四家企业共获得市级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奖励资金70万元;持续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科学配置要素资源,上半年顺利完成对2020年度规上工业企业、占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及重点排污工业企业的评价分类工作,2020年实现全部工业亩均税收17.36万元/亩,同比增长24.89%,规上工业和全部工业亩均效益水平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深化深入推融合,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一是夯实信息基础建设。围绕“三朵云”(常州工业云、江苏健康云、常州政务云)建设深耕数据产业基础,“常州工业云”现已有186家工厂的2万多台设备接入工业云,全面覆盖18个行业,消化产能价值超过15亿元;年内新增“扩面上云”签约企业130余家,微亿智造获得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电子信息制造业赛道新锐组一等奖,智云天工获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苏区域一等奖;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计划年底前完成省卫健委委属医院、南京市三甲医院和常州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对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的接入工作,市级影像云已有市属八家医院,德安医院以及钟楼区已接入并平稳上传数据;与常州市大数据局达成合作意向,以华东云计算基地1号楼和常州大数据产业园约1500平方米办公用房为载体,建设“一中心一平台”(常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资源服务开放创新平台),集中存储全市政务大数据,承载市各政务部门现有信息系统云化部署及“十四五”期间全市大数据发展的政务云扩容需求。二是两化融合不断深入。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辅导活动,做好企业上云用云的“领路人”。今年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5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6家、三星8家;格力博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3A流程级”评定,成为国内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获证企业;积极承办“数字钟楼 互联未来”钟楼分论坛活动,组织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合作共建项目、纯白矩阵区块链创新中心项目等15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投资高达27.75亿元,创历史之最。三是加快智能智造步伐。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工作,加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建设。中科摩通、小米软件、神州网云成功入选常州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目前全区已有六家企业入选;全力打造智能工厂(车间)样板城区,昌瑞部品、卓见医疗、信利电子3家企业新认定为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精研科技、昌瑞部品2家企业申报省级智能车间,目前全区已有省、市智能工厂(车间)28家。

五、精准精细优服务,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一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重新启用工信局下属企业服务中心单位,将化工整治等安全生产工作交由专门科室全程跟踪掌握,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质量。今年以来完成由我局牵头的化工行业与船舶修造行业2个专项整治任务,涉及4家企业问题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形成问题全闭环。持续做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年内完成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家。二是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动上门走访,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挖掘优质项目,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向上争取,2021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预计超5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三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训。认真组织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工信讲坛等专题培训活动,全年预计完成培训人次超6000人,有效提高了企业家、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素质,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企业人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