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林街道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经济运行下行、遗留问题交织、发展空间不足等不利影响,严防死守抗疫情、保安全,坚定不移腾载体、抓产业,精准高效攻节点、引项目,匠心雕琢优环境、强配套,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6月,全街道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00万元,完成进度20%;固定资产投资20.16亿元,完成进度61.1%,增幅5.1%;制造业投入0.83亿元,增幅83.6%;规模工业总产值8亿元,增幅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53亿元,增幅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幅6%;纳入核算重点服务业行业营收1亿元,增幅9.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幅1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4家。
一、迎难而上,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项目推进有力有序。新运智慧冷链、中吴广场、康王食品3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华美堂总部、宏巨电子、时泰医药物流基地二期3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10个区重点产业项目上半年预计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进度52.6%。9个政府性投资项目上半年预计完成投资2.38亿元,完成进度5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总投资3亿元的中吴广场旗舰项目,打响“首店首牌”效应,“时代院线”等品牌进驻广场。积合机电物联网暨全国汽配集采联盟中心、大众油气服务中心2个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潜力项目集中签约。培育宏巨电子、美康源优质总部经济项目,建立产业“吸引核”。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协议和项目准入标准,积极推动5.8万平方米资源载体出清,为招商引资腾挪空间。
企业帮扶精准有效。加强市区纾困解难政策的宣传,开展“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行动,帮助辖区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企业渡难关。推动“智改数转”诊断服务,为12家企业开展评估支持。实施企业培育、人才引育行动,14家企业计划踏入高企行列,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950万元,6家企业成功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成功申报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个、省级创业创新大赛项目2个、省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个。
二、锐意进取,实现城市建管新突破
城市设计精雕细琢。抢抓“两湖”创新先行区建设的机遇,联系市规划设计院,精心开展西林片区城市设计和控规调整方案编研工作,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布局、建强配套,聚合要素、提升品质,用高标准规划确保片区发展水平高端引领。
征收拆迁破冰前行。坚持原则与底线,坚定信心与决心,项目节点“清零”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拔5个节点,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城市管理优化创新。制定城市长效管理三色网格责任清单,深化“三级三色”治理模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衔接有序、职责明晰的网格化、精细化治理体系,实现“一网覆盖”“一网通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成绩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保常抓不懈。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大气专项整治及餐饮单位专项整治“回头看”,完成4家企业VOCs治理。推进建设工地扬尘污染专项治理,确保“六个百分百”实施到位。实施皇粮浜西林段清淤工程,持续开展重点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消除劣V类水质。
三、务实担当,谋求民生改善新福祉
疫情防控严字当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高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5万余人次,发放封管控区居民生活物资7000余份,摸排外地来常车辆1700余辆,发放“龙城畅运”通行证4300余张,设立“健康驿站”为1100余名货车司机提供温馨服务,60周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101.94%,排名全区第一,为钟楼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了西林贡献。
民生实事加速落实。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华林家园三期984套安置房竣工交付。西林家园2.2期安置房两轮分房顺利完成,302户被拆迁户喜迁新居。东岱家园大产权证办理完成,即将启动小产权证申领试点。
矛盾隐患有效稳控。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活动,妥善推进矛盾稳控化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74家“危污乱散低”企业,清单化、专班化推进整改。全面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检查,联合第三方专业力量,推进危化、冶金等重点行业整治,完成既有建筑及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
四、改革创新,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选派党政领导兼任村第一书记,开展基层党组织专项排查,结合区委巡察整改要求,聚焦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成立3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组织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五个一”先锋行动,在疫情防控一线亮身份、显担当。
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围绕“抓落实、提效能”,创新开展全员平时考核,推行工作月报制,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出台年轻干部成长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四大工程”,从党性淬炼、笔耕操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等方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
阵地活动凝聚合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惠民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街道“红石榴家园”民族工作中心创成全市首批“红石榴家园”,举办“聚焦主线谱新篇 同心筑梦向未来”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借助学习强国、今日钟楼、西林之声等平台,讲好西林故事、传播西林声音、凝聚西林正能量。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西林街道将围绕市“532”发展战略和区“四大功能区”建设,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先行区建设,打造“三生融合”新西林。
一、深挖潜力资源,激发经济发展持续动能
清理低效企业。专班化推进“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加强载体资源精准摸排,一企一策,开展联合执法,年内完成大名车业、丰泰锂能、常金米业等企业载体腾退,盘活厂房楼宇面积3万平方米。主动对接区相关职能部门、钟金控集团,引进先进智造和生产型服务业优质项目,努力实现“零地增长”。
强化项目招引。盘活绿美艺、西港、美吉特等载体,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特钢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重点跟踪华莱士食品、鼎先电子功率半导体、广汽本田4S等项目,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教科院附中西侧地块、皇粮浜9号地块挂牌出让契机,对接央企和优质地产开发商,洽谈外资规模,锁定外资总量,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速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任务清单,倒排推进计划,发挥好全程代办服务的优势,主动对接平台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保障皇粮浜未来教育港实验学校及实验幼儿园项目年内全面开工建设。
二、统筹建设管理,提升城市治理品质形象
攻坚征收节点。集中力量推进中天凤凰西侧地块、马家村委和派出所周边地块征收节点“清零”,精心做好中吴大道西延项目征收前期工作,为西林未来发展扫清包袱。
增强城管成效。立足“12个没有”“20个有”标准,深入开展九大整治和九大项目“双九行动”,力争城市长效管理重回“第一方阵”。创建船舫北路精品街道,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实施龙江路生态步道维修等提升改造项目,突出菜市场周边、学校周边、背街小巷等区域整治,杜绝各类不文明现象。支持路劲城市花园创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示范点,路劲城市印象、思贤雅苑创建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巩固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清洁长效管养行动,优化完善三八河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突出降尘“人防+技防”管控模式,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及空气质量指标超标情况,有效提升区域空气质量监管水平。
三、增进民生福祉,传递悠享悦活幸福之声
筑牢疫情防线。坚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持续优化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常态化抓好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重点人员排摸管控等工作。
推进村居融合。探索“十四五”期间社区规划及村居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年内成立泰盈社区,以社区“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以丰富的活动和特色的服务引导村民融入城市。
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东岱家园安置房产证申领工作,科学部署华林家园3期984套安置房分配,对所有在外过渡安置户分批分次进行分房,力争做到“应分尽分”。
深化社区建设。不断丰富“六家工作法”“邻家有约”“五桥工作法”等社区建设品牌,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全方位。深度打造民生微实事“五微”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让西林人过上更加殷实、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塑造文化精品。充分发挥“椿芳书苑”作用,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弘扬“椿芳”文化,进一步传承“椿芳”精神。深度打造“桂花节”等西林特色文化IP,以系列高质量文化活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保障安全稳定。探索实施“警格+网格”运行模式,深入开展“警网融合、联动共治”行动,力争年内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既有建筑及自建房屋排查、燃气使用安全等专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四、夯实基层党建,凝聚攻坚克难实干之风
锤炼干部队伍。基层党建扎实推进。深入开展“西林有我、责任在我、奋进在我”专题实践活动,持续举办“头雁讲堂”,进一步提振抓发展的精神,进一步提升抓工作的标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同心、同向、同行,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西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营造发展氛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积极申报创建省“四好”商会,创建省级“红石榴家园”阵地、市级“红石榴家园”阵地,发出好声音,唱响主旋律。
坚持从严治党。抓好区委巡察整改工作,完善村级资金、资产、资管管理,持续开展全覆盖“点穴式”督查,整治“四风”,广泛开展廉政宣传、警示教育,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