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区、各部门: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意见》(苏办发电〔2022〕11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完成全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努力为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提供坚实安全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重要指示要求,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决策部署要求,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实施精准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持续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继续保持安全形势平稳。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打造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目标
安全发展理念更加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各部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
安全风险化解更加有效。安全生产源头准入和风险管控更加严格,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和新兴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存量明显减少并有效控制增量,防范化解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
本质安全基础更加扎实。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赋能安全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工人安全素质和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安全制度机制更加完善。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在全街道范围内全面推广,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
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落实钟楼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实施方案,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经过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三、重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全面贯彻落实《钟楼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钟委办发〔2020〕38号)、《钟楼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钟办〔2021〕4号)等文件的基础上,围绕国务院安委会和省巡查考核督导、市、区考核督导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围绕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围绕易发生事故的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围绕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新风险,明确全街道2022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见附件),包含32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个专题,明确6项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危化品、消防、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4个专项,明确17项重点工作任务;围绕粉尘涉爆、电化学储能电站、学校实验室、船舶修造、民政服务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文旅场所、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明确13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他行业领域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持续有力抓好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坚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链条、全方位推动《实施方案》落实落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全面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推动、狠抓落实,及时研究部署专项整治重点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一级带动一级,层层压实责任。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三管三必须”要求,将专项整治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形成监管合力,严格按照时限进度,定期对标销账,加强动态检查和过程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到位、措施执行到位。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三)进一步强化闭环整改。各部门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全面排查重大安全风险和各类问题隐患,动态更新完善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从严从速闭环整改。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倒排整改时序,强化跟踪督办,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要认真汲取各类事故教训,加强警示教育,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四)进一步强化监管执法。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安全生产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智能监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安全监管效能。要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差异化管理,加大“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突击检查力度,对突出问题、重大隐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要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企业,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指导帮助企业消除隐患。
(五)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各部门要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结合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在体制机制建设、智能科技运用、监管手段创新、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做法,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加大媒体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强化正向宣传引导,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放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六)进一步强化监督考核。要继续实施专项整治督导,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要继续用好警示、约谈、督办、述职报告、履职报告等五项制度,督促各有关部门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