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2023年专题>>钟楼区推进“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专题专栏>>他山之石>>内容
9月,成都市武侯区“社区信义治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社区信义治理”是该武侯的一项创新实践,它因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而产生,因受到群众认可而发展。
社区信义治理核心是什么?会上对其进行了定义:是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机制,构建各方主体之间互利互惠、协作共赢、互助互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减少信任缺失问题,降低沟通协作成本,提升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效能。
举例而言,社区信义治理的典型场景就是信托制物业。信托制物业是成都的创新实践,通过引入信托理念,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等设为共有资金,执行“双密码”账户、线上信息公开和线下公开查询,实行开放式预算管理,聘请社区两委和律师、会计师等作为监察人,将原来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双方服务买卖关系,转变成以业主大会为委托人、物业公司为受托人、全体业主为受益人的三方信义关系,解除了“信任危机”。
为什么会产生社区信义治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基层实际问题的倒逼。”成都市武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黄永忠称,信托物业模式的诞生就很有代表性。而除了信托制物业,社区信义治理应用场景包括:社区保障资金、社区基金、社区社会企业等。它们在具体制度机制上各有不同,但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方面都体现了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核心理念。“标准制定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试点工作的成败。将形式上的平等模式转换为实质上的信义治理模式,真正实现以标准化促进社区信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可称,市场监管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靠前服务,支持探索制定两项成都市地方标准。
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则表示,将充分凝聚发挥标准资源、技术、人才优势,严格按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要求,聚焦基层治理领域,强化运用标准化手段,突出打造“武侯标准”。
(转载自成都社治https://mp.weixin.qq.com/s/Ry1IY27QZmrLjja_Cb_w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