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永红街道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聚焦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四大功能区”建设目标任务,围绕“荆川故里 乐业永红”发展定位,擦亮“五张永红名片”,不断夯实永红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锚定项目、聚焦产业,提升“跨越升级”加速度
今年以来,永红街道以打造“跨越升级”永红名片为抓手,紧盯重要指标,推动项目双进、优化平台载体,积极构建永红特色产业体系。经济指标稳中有升。1-5月,街道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平稳向好,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限上社零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较大,位于全区前列。大部分指标总体运行状态好于预期、高于同期,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得到巩固。项目双进量质并举。街道始终坚持在创新中求突破,通过永红街道招商手册以及招商APP,为客商提供实景式体验,项目招引数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截至5月底,街道招引投资总额超5000万元成长项目2个;申报总部经济项目1个;认定数字经济项目4个,提前完成全年指标,招引首店首牌项目2个,完成分子公司变更1个。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区委深改委关于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改革精神,截至目前,永红街道区10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率达到100%。腾笼换凤提升能级。立足永红资源禀赋,秉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理念,定位小而精,积极围绕盘活闲置资产,做优存量资产,不断提升载体能效。通过划、腾、退结合,以改代拆,多方共建等模式,实现零地增效。今年街道共摸排各类资产18处,建筑面积达9.9万㎡,截至目前已实现存量载体盘活面积达3.5万㎡,带动投资超1亿元。江南·1968创意园、东方江南智造园、原上书房售楼处等闲置资产实现业态焕新。新华电商产业园、华纪源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村级资产焕发产业重塑“第二春”。
(二)建管双提、固本强基,重现“城市更新”活力度
今年以来,街道以“老城复兴样板区”为核心目标,围绕建设“城市更新”永红名片,注重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城市更新建管一体、统筹推进的工作体系。在“建”上追求精品。开展综合改造,擦亮老旧小区改造永红品牌,以综合改一次为目标,打造精品工程。一方面,高标准验收2022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督促问题整改形成闭环,广景山庄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本周验收。另一方面,高质量开展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优化意见征询、四方协调、多元监督等工作机制,力争金谷花园及体育花苑小区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确保旧改工作完美收官。扮靓老城颜值,以“街区联动”为路径,系统开展道路景观设计、口袋公园、运河景观滨水步道和精品道路等城市微更新工作,统一调整店牌店招,不断优化公共设施。鼓励沿街店铺自行开展景观设计,形成“网红店铺”集聚效应,打造富有特色的老城微街区。推进加梯工程,以1个街道专窗、10个社区服务站、X个物业便民点为基础,创新推出“1+10+X”服务模式,把电梯加装项目纳入提升改造的设计范畴,探索形成以街道工作组、社区网格员、物业好管家、党员志愿者、楼栋小组长为基础的“五方联动”机制,目前街道范围内已完工24台,其中2023年完工4台,现施工中的有10台,34台有序推进中。在“管”上力求长效。物业服务管理有机制,做深做细“54321”红色物业机制,做优做强“3+2”物业捆绑运营机制,通过“以整带散”“以党建带散居”“以动态管理带散居”的方式,把散居楼的物业管理纳入老旧小区整体管理体系之中,成立物管会和居民监督委员会,探索打造“三色引导、三个前置、四个突破”物业管理市场化推进模式,做到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基础设施管理有成效,扎实推动城市周边配套道路修缮、公厕改造和老旧小区充电桩加装等工作,完成清潭路、木梳路、迎宾路共计2000㎡沥青路面及300㎡道板铺摊,利用金谷花园等老旧小区改造契机,进一步完善辖区公共充电桩规划布局,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安全、可靠、便捷充电水平。盛蕾市长5月来广景山庄调研老旧小区充电桩加装工作,对相关工作给予肯定。城市长效管理有举措,在划分4个长效管理片区的基础上,做到“分片不分家”,各片区“一条心、一盘棋”,不断提高联动效能,落实各方主体责任,逐一消除管理盲点,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在“治”上务求实效。围绕“三大攻坚战”,建立健全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南运河支流支浜整治工程已完成95%。落实《2023年钟楼区国控站点5km重点区域精准管控实施方案》,对收储地块、闲置地块、易燃点累计巡查200余次,劝退居民楼附近拟新开餐饮单位17家,完成73家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回头看”任务。围绕“问题歼灭战”,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和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交办事项整改,其中4项任务整改完成,1项任务有序推进整改。
(三)全面覆盖、优质均衡,培育“民生幸福”幸福度
街道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永红名片,重点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织密服务网络。打造便民利企服务圈。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开通“住房保障一件事”“餐饮行业一件事”专窗,开设“企业无忧办”专窗,深化探索“免证办”“代帮办”“承诺办”“网上办”“跨域办”等绿色通道,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布局,完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市级示范点创建工作,构建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航宇幼儿园、教育港荆川幼儿园、永红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等一批教育设施顺利推进。老年学校、智能社区健身房、人人共享食堂等个性化服务获得群众认可。延伸优质服务内涵,组建“一企一策、专人专班”的项目管家服务团队,线下修订《政策汇编(2023版)》,线上谋划便民服务中心“百事通”地图小程序,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各类一站式服务。兜牢社会救助保障线。探索多元养老途径,打造“医学养”模式,建立机构-社区-居家照护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协同369养老服务公司探索“四床融一”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家庭护理型床位建设。玖玖江南护养中心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陈渡新苑被推荐申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单位。健全儿童救助体系。开展《永红街道困境儿童四色风险评估体系项目》,及时了解更新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完善一人一档,通过分类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和走访,为其家庭提供正向引导和帮助。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小组+个案”的方式,带困境儿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搭建温情救助平台。将特殊困难群体纳入常态化工作,对37户重点帮扶户建立一人一档,定期巡访,进一步深入了解困难家庭现状,宣传救助政策。对独居老人、重点帮扶户等重点人群探索建立主动发现体系,进行一对一交流服务,进行心理疏导、精神关爱、陪医代购等服务。提升社区建设承载力。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投入近3600万元,用于清一社区和清三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改造提升荆川里、花园南村社区用房,成功调剂军休所闲置用房用于社区活动场地。构建社区品牌矩阵。建立“1+4+18”品牌体系,深化“熟人社区,人人汇享”,打造儿童关爱、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四大服务品牌,进一步深化村社特色子品牌内涵。重点培育清一社区“清如一家”,获媒体连续报道。重塑社区治理格局。制定社区区域调整初步方案,筹备中吴社区、云山社区(待定)成立工作,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立“村居联盟”片区,促进“村居联动、融合发展”,盘活社区用房,实现“一老一小”设施共享。
(四)共治共享、各方联动,增强“多元治理”融合度
扎实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统筹各类资源,着眼安全,服务大局,持续推进“多元治理”永红名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优化“五联共治”平台工作流程,构建起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网格内全要素“一网指挥、一网调度、一网处置”。联合宣传、统战等条线,打造“舆情+网格”信息处理系统、一站式“统战+网格”统战云等平台。积极开展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街道迎检工作,圆满完成硬件任务。深入开展“网格大走访”活动,对辖区66960户,常住人口117445人、流动人口50485人完成走访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坚持“小切口、抓关键”,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基层消防安全联合执法整治百日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巩固提升工作等多项专项行动,强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深入“三个专项”整治行动,排查“三合一”单位23家,“厂中厂”3处,群租房安全隐患31处。积极承办钟楼区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永红街道公共安全(防灾减灾)体验馆被授予常州市公共安全体验馆Ⅰ类馆称号,并挂牌钟楼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加强企业园区安全建设,今年共完成包括东方工业园在内的24家“危污乱散低”企业单位出清提升工作。开展建筑隐患排查动态闭环管理,辖区内5处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现均已整治到位。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局。大力化解各类矛盾,成功打造“法润如兰 德法相伴”清一社区法治特色园区,法治兰园顺利竣工。为民村委被评为钟楼区第十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并将积极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五)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强化“担当作为”贡献度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担当作为”永红名片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勇于担当,激活干事创业精气神。聚焦思想铸魂。扎实抓好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党员冬训工作,策划拍摄的《冬训主讲人|红土映初心新路话心声》视频获得市、区领导好评。优化提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启动“书香隽永”第六届全民阅读节活动,依托“荆川好声音”、道德讲堂等载体,开展宣讲活动,提升永红文化品牌影响力。以“荆川文化节”为基础,筹划准备永红街道第一届荆川文旅节,讲好“永红故事”,将“寻味陈渡,寻梦荆川,寻美清潭”三大篇章贯穿全年。聚焦行动赋能。围绕头雁领航,制定《永红街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管理办法》,打造基层党建优质项目,扩大正向影响。以“荆川学堂”干教培训平台为抓手,以“1+3+X”为主线,通过“立体梯队”式培训机制为干部“充电”,全面抓牢干部能力建设“一号工程”。进一步推广年轻干部“双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导师“传、帮、带、管、督”作用,帮助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培养锻造干部的心性和能力。深入落实《永红街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今年街道—村、社区双向交流2人,提拔85后干部4人,进一步营造“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干事创业氛围。聚焦从严治党。以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为契机,刀刃向内,抓牢政治监督,加强问题整改。压实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召开永红街道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制定永红街道“分层分类 精准滴灌”廉洁教育实施计划,印发《2023年度永红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在全街道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督查,突出政治属性,着力纠正政治偏差。严格执纪问责制度,常态化开展主要领导廉政谈话。聚焦凝聚合力。创新运用“红心圆546”统战工作法,打造基层统战标杆街道,承接7月全市统战工作现场会。建设“1+1+N”民族工作阵地、“荆川会客厅”商会阵地、“彩红侨”侨务工作阵地、“荆川新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阵地、“同心驿站”民主党派阵地五个统战示范阵地,打开统战工作新格局。承办“寻美·中国”主题活动暨古韵荆川,新力永红“寻美·常州”老城厢复兴行启动仪式,全面展示永红统战形象。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半年来,街道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后劲略显不足。挖掘优质项目的力度不够,招商信息较少,项目储备不多,未能做到引进推进双向发力。二是文化挖掘力度不够。与兄弟街道相比,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举措和办法不多,文化资源的放大效应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矛盾化解压力较大。上半年,街道虽然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但是物业矛盾、违建矛盾等问题依然频发,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以下五个方面,铆足干劲、全力攻坚,补短板、强弱项,力争展现永红发展新风貌。
一是瞄准效能提速,推动党的建设实现新跨越。构建全域化党建新格局,挖潜资源,深化平台,持续开展永红特色党建活动。用好文化资源,讲好永红故事,认真筹备第一届“荆川文旅节”。聚焦干部选育管用,锻造“理论、知识、党性、能力”四维统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清廉永红、能为永红建设,常态化开展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各项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持续抓落实,优作风。
二是瞄准经济提质,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坚持“链式”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永红两大产业集群。持续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围绕“小而精”园区,建设具有永红特色的载体运营品牌。优化“人人服务、事事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当好企业最强后盾。
三是瞄准建管提优,推动城乡焕新实现新跃升。扎实做好旧改惠民收尾工作,加大“加梯加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54321”群众服务新机制和“3+2”物业服务机制为抓手,做好旧改小区后半篇文章。持续夯实市容市貌基础,通过“专项行动+日常执法”,破解城市管理顽疾,通过“精细管理+全员考核”,压实从严管理责任。坚持“源头管控、系统治理”,为天更蓝、水更绿,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永红生态颜值。
四是瞄准服务提标,推动民生保障实现新作为。高标准建设全要素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兜牢“一老一小一兜底”保障网,建设“幸福永红”;围绕就业扶持服务,建设“技能永红”;围绕文体、卫生、教育载体提档升级,建设“乐民永红”。
五是瞄准治理提档,推动和谐安澜实现新成效。以建设信息化共治平台为抓手,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加强数据关联和结果运行,持续发挥“网格+”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效能。加强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践行“领导包案、专班推进、分类施治”重点矛盾化解路径,攻坚化解一批矛盾纠纷。
下半年,街道将继续紧盯全面目标,不断加压奋进,实干争先,为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场做好准备,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交出令上级和群众满意的厚重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