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行政审批局一手抓营商环境建设,一手抓政务服务优化,主动服务“532”发展战略和我区“四大功能区”建设,为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政务服务满意答卷。
(一)抓好“八个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成立1个领导小组。4月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2.抓好1个专班。在涉企服务、项目推进和便民服务重点领域,牵头推进10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其中,落实首违不罚,处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1170件,免罚金额292.592万元。东久一期、工贸学校、豪凯二期、科达二期等“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顺利开工。破产企业处置协调联动实体化运行。文物资源区域评估范围批准130平方公里。
3.编制1项考核细则。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细则,纳入区重点工作专项考核。
4.出台1个政策文件。8月出台《常州市钟楼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十六条措施》,为企业发展减负担、添动力。
5.选聘1批观察员。出台《钟楼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择优选聘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并组织座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6.上线1个评价系统。8月底上线运行营商环境评估管理系统,建成了全指标覆盖、全流程管控、全过程监测的管理体系,实现系统管人、管事、管指标。
7.编制1套重点任务清单。9月出台钟楼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涉及79项重点工作和28项创新工作,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
8.全力抓好营商环境考核。依托考核评价系统,梳理出155个评价事项,目前相对落后的还有19项:法院10项,发改局4项,行政审批局5项。区领导对落后指标挂帅督办,营商办牵头抓总,定期召开研判会、督查会:9月份,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大会;9-10月,区领导王旭锋、朱亚林组织区法院、发改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等重点涉考部门召开了考核指标推进会。全面实施定期通报和督查机制,营商办坚持每周召开例会,每半月发布通报。目前已编制工作动态11期,工作简报6期,实时督查推进落后难点指标。
(二)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高效规范便利的政务环境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6月份,对照市工作要点,出台钟楼区工作要点,市场准入成本压减、投资建设服务升级、产业发展保供保畅、民生保障提质增效、审批改革能级提升、监管执法协同协作等6大行动17项任务有序推进。
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力推进已上线的13个国家、省定“一件事”改革工作,截至11月13日,总办件量达11478件。做好“一件事”改革地方性探索,7月联合税务局出台“企业股权变更一件事”实施方案,目前线下已为431家公司、793人次提供了集成办理服务,股权转让金额21.81亿元,11月8日系统已开发上线,目前已完成2个系统办件。
三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落实改革事项清单,推动“四联四减”,2023年1-10月钟楼区“证照分离”改革惠及市场主体5002家,其中审批改备案645家、实行告知承诺144家、优化审批服务4213家。
四是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公布《常州市钟楼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2.推动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
一是推进“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工作。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开设“个转企”一站式服务专窗,将传统“一销一立”改为直接以变更方式登记,整合“个转企”申请办理的6个环节为“一件事”办理。今年以来,已为18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个转企”。
二是实施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新模式。制定钟楼区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减少了住所证明、租赁协议等材料提交,进一步释放场地资源,减轻创业压力。截至目前,已有36家托管机构完成了集群注册备案登记。
三是率先实现连锁机构“同城通办”。对企业分支机构实施“批量集中申请、网上业务流转,属地分散审批、全程电子化办理”。8月,常州恒心远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我区一次性领取了在其他三个区(新北,武进,天宁)设立的9家分公司营业执照,为企业大大节约办事成本。
3.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智慧政务创新。在全市率先上线移动端钟楼旗舰店。推广“码上办”,实现自助机扫码登录、取号机扫码取号,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在钟楼旗舰店开发上线了120个“免证办”业务。对公共卫生许可等5个证照业务临期提醒,有效预防证照过期影响企业经营。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580(我帮您)智能语音”,7×24小时在线为企业群众提供“不打烊”语音咨询、业务导办服务。打造VR云踏勘系统,通过移动端即可完成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娱乐场所等业务在线踏勘,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在长三角“跨省通办”领域创新举措,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开展“跨省通办·云窗导办”服务,首批20个高频事项可远程导办。
二是强化三级政务体系建设。优化“1+8+N”政务服务体系,区级大厅完成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改造,8个便民服务中心、25个便民服务站完成功能提升。在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服务“无忧办”专窗,受理企业符合办理条件又不能“办成事”以及遇到“政策变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等“三不管”的事项。推动住房公积金业务全面进驻全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从零到一次性实现城区全覆盖。
三是提升窗口服务温度。开展“微笑大厅”创建,改进适老服务标准,升级母婴室设备,配置便民服务柜,优化服务环境。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改进大厅管理办法,采用“制度+巡查+视频监控+月考勤+季通报”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行手机集中管理,利用蓝牙音箱播报提醒,树立良好服务形象。
4.推动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抓好帮代办队伍,今年来帮代办社会投资类项目57个,其中科达斯特恩汽车内饰系统制造等14个工程建设项目已领取了施工许可证,省级重大项目裕兴新能源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仅用30个小时就拿到了“五证三书”,刷新了钟楼工程建设项目最快审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