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司法局>>内容
钟楼区司法局聚焦人民群众在司法行政领域“急难愁盼”事项,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增添为民服务“新动能”。
一是聚焦普法润民。以“法律十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机关、企业、校园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根据基层民生需求,分类编制授课“菜单”。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截至目前,新培育“法律明白人”1425人。持续打造“法润钟楼·公益普法直通车”品牌,在“3·5学雷锋日”、“4·8”司法日、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80余场,接待咨询近7000余人,发放30000余份普法宣传手册。用好法治文化广场、运河法治文化带、法治文化街区、法治商圈等资源,为群众提供“看得见的法治文化、听得着的法治声音、用得上的法治知识”,依托法治阵地开展“我向宪法庄严宣誓”“法律服务进网格,普法宣传进万家”等特色互动体验活动,覆盖面积约9000平方米,辐射人口达3万余人。
二是聚焦复议安民。坚持“复议安民”,通过多方参与,联调联动,激发复议调解和解工作的内在动力。加强重大风险排查研判。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行政复议办案机构与区人民法院、区调解中心充分沟通,成立常州市钟楼区行政争议审前调解委员会,依法前置调解本级行政复议,大力推动行政复议办案机构、人民法院和调处中心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专长优势,及时对案件做好跟进调解,发挥行政复议办案机构审理优势。在调解过程中结合立法精神以及当前政策,以之前办理的同类典型案件加强释法,依法依理说服行政复议相对人,通过加大调解和解提高争议化解率,使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成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实现复议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大提升。
三是聚焦调解和民。依托“网格+调解”,深入企业、家庭收集社情民意,排摸矛盾纠纷。推进非诉多元服务,联合法院在五星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法星民情工作室”,2021年至今,钟楼法院法官进驻五星街道接受法律咨询235次,化解相邻关系、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等各类纠纷1000余件。进一步创建特色调解工作室,全区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109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在法院、交警大队、派出所、信访、劳动争议仲裁院、检察院建有调解工作室16个,并派驻专职调解员29名。此外,全区建有个人调解工作室18个,其中9个退役军人工作室,家事、物业、环境、消费纠纷调解工作室共11家。截至目前,三级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8056件,接待群众共6029批15897人次,排查纠纷1155次。
四是聚焦法援泽民。全区10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选派名优律师每月开展一次法律会诊巡诊活动,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受理40余起农民工讨薪案件,确保实现农民工维权“最多跑一次”。拓展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推进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对接与合作机制,简化当事人提供申请手续和材料。开展“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撑起基层群众维权“爱心伞”。关注青少年、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张某等246人劳动争议纠纷”获评省、市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
五是聚焦律师助民。坚持“党建引领+公益服务”理念,选树律师党建品牌,打造专业型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全面推动“公益+”活动,星火成炬点亮“志愿红”,发挥全省首家区级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力量,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法治讲座、爱心帮扶等志愿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法治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建设维护和谐美丽的文明家园。深化法企对接,3年来排查并化解企业法律风险1000余件,帮助企业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10多亿元。积极探索企业合规试点建设,护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全区提供源源不绝的法治驱动力。(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