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街道“1331”计划的全面实施,南大街街道将重点推进城市党建领航、片区更新改造、商圈社区建设、楼宇经济提升、美丽街区营造、社会治理强基六大工程,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一、实施城市党建领航工程。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核心作用,广泛链接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建资源,用好城市党建共享空间、许巧珍工作室等载体阵地,在商圈振兴、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充分体现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构建城市党建大格局。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力。把许巧珍“7+工作法”的内涵从社区党建向城市党建各领域延伸,将每年3月固定为“许巧珍学习宣传月”,组织专题学习实践活动,有力传承红色品牌。推进“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突出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之路。凝聚共谋发展向心力。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让小巷讲坛、双桂“新”语等群众性理论宣讲平台焕发持久生命力。对接市、区委宣传部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点建设,将老城厢文化地标打造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明实践打卡地。探索运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介,讲好百年南大街的精彩故事。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有事好商量”等平台运行实效,深化侨建老城厢、红石榴家园等统战工作品牌,用好市总商会、侨联等资源,组建南大街复兴发展智库。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围绕提升中层干部履职能力、社区干部攻坚能力、年轻干部实践能力,优化双桂学堂学习培训模式,锻造“中坚层”“领头雁”和“生力军”。畅通街道、社区干部交流渠道,优化局办、社区人员配置,打造适应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纠治“四风”问题,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督查,建设沉浸式廉政教育阵地,以严实作风塑造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二、实施片区更新改造工程。今年是老城厢复兴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意义深远的项目将进入实质性建设的快车道,我们要靠前服务、乘势而上,以重点项目带动相关片区改造更新。以点带面启动南大街复兴。推进季子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力争红星大剧院、银星宾馆纳入一体化改造,打造老城厢文化会客厅。支持泰富集团实施南大街步行街北入口及周边商业改造提升项目,与红星剧院、季子广场风貌延续、联袂成片,形成延陵西路沿线高品质商业新地标。积极推动南大街地下一层商业空间改造运营,打造年轻人欢迎的潮流消费新场景,带动步行街整体业态更新、人气回升。促进百货大楼和莱蒙商圈联动发展,实施百货大楼外立面改造及内部业态调改,协调莱蒙南区停车场及周边物业改造提升。整体谋划推动老西门焕新。将大观楼、止园复建作为老西门片区城市更新的龙头项目,对接市老城厢办将西直街-三堡街、锁桥湾、南河沿三大历史地段整体谋划,深度考虑原住民居住、新业态导入、历史建筑保护等功能定位,统筹制定更新改造方案。做好大观楼周边地块开发策划,力争新市路以北、芦墅路以西等地块启动整体征收。配合广电集团、晋陵集团等单位,推动亚细亚现代影视城开工建设、夏家大院织补区域建成投用,深入论证并推动勤工路历史地段改造。以人为本实施危旧房改造。以改善民生和居住条件为出发点,以异地置换为主要方式,引导民意做好危旧房改造。全力攻坚东头村15、16幢危房置换解危,适时将东头村1-14幢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完成杨氏家庭戏楼周边地块征收,修旧如旧与南市河、青果巷街区联动运营。积极推进西庙沟、尚德里片区解困项目。探索解危解困后净地利用方案,新建社区配套用房、口袋公园、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三、实施商圈社区建设工程。双桂坊社区范围内拥有南大街步行街、莱蒙都会、吾悦广场三大街区和泰富、百大、苏宁等重点商贸企业,是全市最具代表性的商圈集聚区。将双桂坊社区打造成为全市首个“商圈社区”,将社区治理的理念融入商圈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商圈振兴。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商圈振兴前哨、社区治理样板”的发展定位,合理优化社区布局,分设吾悦广场、莱蒙北、莱蒙南、南大街步行街四大商住融合片区,下辖8个居民网格、8个专属网格。出台《关于深化商圈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为商圈社区赋权赋能。创新实施“1+5+N”红色联盟工作模式,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街道经发部门、商管物管单位、城管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辖区派出所五支力量为支撑,充分引导发动广大业主、商户、居民和消费者群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做实基层治理。围绕五个方面做实商圈社区治理: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商管联动,促进商圈品质提升;加强群众服务,促进商户住户共融;加强业主自治,促进商圈共建共享;加强监管执法,促进社区平安稳定。建强4大片区网格支部,配强专兼职网格力量,凝聚共建合力。分片区摸排商圈业主信息、商户信息和闲置资源,建立商圈联盟、制定业主公约,用好“桂在行动”红色议事平台,通过基层民主协商破解产权分散商圈招商管理难题。做优商圈服务。商圈社区全面参与四大片区招商运营、物业矛盾调处、街区管理、业态引育等工作,及时掌握一手信息,以“社区吹哨,街道报到”的模式提升商圈服务效能。推进商圈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吾悦广场改造提升、南大街地下空间改造、百货大楼及周边业态调改、莱蒙主力店引进、篦箕巷-西瀛里风貌整治等重点项目,以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重塑中心商圈新优势。
四、实施楼宇经济提升工程。南大街现有重点楼宇20座,总物业面积56.7万平方米,目前空置面积10.7万平方米。要牢固树立抓楼宇就是抓产业载体、抓税源经济的理念,向垂直空间要效益,做大南大街实体经济基本盘。以做优发展质态抓提升。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深入研究研发设计、贸易流通、中介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城市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楼宇真正成为筑巢引凤的“梧桐林”。聚焦吾悦国际、嘉业国贸、申龙广场等骨干楼宇,明确“一楼一特色”招引定位,发挥龙头企业、大业主作用,通过以商引商,加强业态引导集聚,培育楼宇产业生态圈。以做细企业服务抓提升。落实楼宇管家专人责任制,深化“楼宇指‘南’针”服务品牌,推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招商推介等活动进楼宇,整合多方资源,为楼宇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一楼一册机制,做好业主信息、入驻企业和闲置信息的定期更新工作,对企业税收等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建立南大街楼宇招商云平台,委托第三方评估发布楼宇租金指导价、楼宇招商指南,面向全社会招商机构开放载体资源,形成政府引导、业主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招商落地机制。以做精运营管理抓提升。以楼宇为单位,成立由街道楼宇管家、业主代表、企业代表、物业负责人等组成的物管小组,有条件的楼宇建立联合党支部,引导楼宇运营单位和业主共同募集楼宇改造升级资金,提升楼宇形态和公共设施,推动老旧楼宇有机更新。鼓励楼宇运营单位参加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集聚区申报,提升楼宇载体和项目质量。以做大楼宇产出抓提升。围绕楼宇入驻率、属地注册率、税收产出率,持续加大个转企、分转子等工作力度。力争2023年底打造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2个、3000万元以上3个,全年楼宇企业新增四上单位15家、高企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龙城英才项目2个,全面提升楼宇经济对街道乃至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五、实施美丽街区营造工程。东至南大街-广化街、西至怀德桥、南至大运河、北至延陵西路,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是老城厢文商旅融合的核心区域,经过轨道二号线沿线提升、老城厢道路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街区骨干路网和主要建筑面貌焕然一新,具备了打造美丽街区的基础条件。街道计划在精细管理、节点打造、文旅运营等方面深耕细琢,营造最能代表常州老城厢和钟楼底蕴特色的美丽街区。聚力精细长效,打造“市容环境美”。将街区范围内主次干道、滨河绿道、退红线区域等空间统一规划管理,鼓励开放退界空间,与人行道一体化设计,优化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合理划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权,让市民通行更顺畅。聚焦市容环卫责任区建设,推行市容管理积分制,深化红黑榜制度,引导街区内商家自发参与长效管理。强化改造提升,塑造“设施场景美”。开展街区城市体检,完成广化街道路提升工程,与莱蒙联合推动西瀛里沿线道板和立面整治,提升运河沿线整体形象。合理布局新增景观小品,美化城市家具,充实立体绿化,提升街区公共空间调性。围绕市城管局出台的店招店牌个性化导则,引导商户设计高颜值有内涵的特色门面,推动篦箕巷、南市河创建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特色街区。升级管理品质,绘就“业态融合美”。结合商圈建设,充分考量街区、社区和人的需求,升级外摆管理,促进人行空间、消费体验空间交互渗透。融入一网统管,做好全要素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研究,提高事件处置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精准定位街区特色,针对引进项目开展业态、安全、环保等方面联合预审,加强商户准入控制,引导街区有序发展。涵养文化底蕴,凸显“文脉古韵美”。聚焦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持续发力,丰富烟火气息,完善文旅业态,推动小剧场常态化运营,与青果巷街区错位联动发展。充分利用运河沿岸夏家大院等古建筑、商业综合体、开放式景区等空间资源,强化内容策划及运营引入,举办汉服节、非遗体验、国潮市集等文旅活动,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共生。
六、实施社会治理强基工程。社会治理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平安稳定,是幸福南大街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聚焦问题短板精准发力,进一步夯实基础、做优特色,打造社会治理高地。优化社区服务体系。系统梳理街道范围内各类公共服务功能的现状和不足,统一规划、多措并举、分步实施,力争用2-3年时间完善各项设施功能布局。深入打造一居一品,完成中意、西直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引导金色新城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加强社工站实体化运作和社工能力提升,支持各社区用好为民资金开展“书记项目”,在环境提升、民生服务等领域办成一批群众身边的实事。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引进专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站点、助餐点运营和特殊老年群体上门服务,构建“中心+站点+机构+家庭”的养老服务体系。与迎桂、银丝面馆等餐饮企业合作,在文亨花园、金色新城等社区试点社会化老年食堂。充分链接社会组织和社会慈善资源,持续开展“爱益起”公益活动周等品牌项目,形成政策救助托底、社会救助补充的困难群体长效帮扶机制。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排出3大类27个重点小区清单,社区“两委”成员下沉包干小区,组织物业管理现场观摩会、业委会主任座谈会,落实奖优罚劣举措,形成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业主骨干成员“三大员”同向发力的小区管理格局。有序推进托底物业有偿服务,以红星新村、茭蒲巷等具备条件的小区为试点制定“菜单式”服务标准,使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逐步成熟的小区逐步退出财政兜底。夯实平安稳定根基。牢牢牵住安全生产“牛鼻子”,持续推动人员密集场所瓶改管、高层小区消防隐患整治等工作,有序增补老旧小区微型消防站、电动车集中充电点,坚决守牢安居底线。聚焦餐饮油烟重点敏感区,严把入口关,打造吾悦国际餐饮油烟治理示范街区,建立常态化沿河排污口巡查及溯源治理机制,巩固提升环境质量。积极创建平安法制和谐示范点,依托法治直播间、法律公益服务站等载体,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风险调处力度,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