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服务>>主题服务>>教育服务>>动态资讯>>内容
出台《“钟楼欣少年”培养与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探索“钟楼欣少年”培养路径和评价方式,助力“欣欣向荣、天天向上”钟楼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钟楼在“优质教育长出来”的区域教育理念统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要引导各方共同培养“认同度高、适应性强、幸福感浓的钟楼欣少年”,探索“钟楼欣少年”培养路径和评价方式,助力“欣欣向荣、天天向上”钟楼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钟楼区教育局制定了《“钟楼欣少年”培养与评价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二、重点内容
文化熏陶拓宽格局:彰显显性文化,依托区“美丽校园、各美其美”的美育提升项目,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展现学校文化内涵,以经典引领成长,以寓意寄托希望。强调隐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在文化建设中培育“钟楼欣少年”。
课程浸润丰厚底色:立足“双减”背景,以钟楼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为抓手,结合钟楼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展学生认知,拓展学科课程思想内涵,在特色课程中培育“钟楼欣少年”。
活动体悟挖掘价值:以德育特色品牌活动、少先队活动、共青团活动为抓手,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仪式教育,优化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研学活动,形成校园特色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培育“钟楼欣少年”。
协同赋能共促成长:借助江苏省前瞻性项目《新时代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校内外实践课堂,统筹沟通渠道,引入“五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先进典范和专业指导人员,联合家庭教育,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育人场,在协同育人中共育“钟楼欣少年”。
三、工作要点
“钟楼欣少年”作为钟楼儿童的一项综合性荣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评选工作。一是宣传发动,二是校级推选,三是区域评审,四是公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