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发布日期: 2023-11-15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
8月15日,为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红利释放、提升数字经济质量,上海市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主要内容如下: (一)打造资源配置新枢纽,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1. 提升上海数据交易所能级。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依托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深化数据交易机构合作。做强金融、航运、商贸物流、科技、制造业等重点板块,培育通信、医疗、交通、能源、信用等特色板块。建立数据流通合规体系,完善数据资源、产品、资产分类分层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探索建立数据交易仲裁机制,健全数据交易场所运行监管机制。 2. 建立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体系。创新数据产权范式,保障企业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推动数据资产化评估及试点,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探索形成数据资产评估机制,在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试点。 3. 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规则。探索建立数据产品定价模型和价格形成机制,构建数据交易价格评估指标体系,深化企业采信机制。提升数据知识价值,构建以知识增加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在数据创造中形成的财产权益。 (二)加强数据产品新供给,打响上海数据品牌 4. 创新数据技术供给。推进数据基础理论研究,优化数据领域交叉学科布局。加强前瞻应用创新,聚焦行业知识图谱发现、新型语义网络构建、大模型训练等方向。加强数链融合创新,深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5. 创新数据产品供给。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开展数据质量评估评价,构建面向大模型的高质量语料库。打造知识型数据产品,面向金融、航运、科创、贸易、制造等领域,推动数据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编制数据资源地图,试点建立数据资源统计普查机制,发布数据产品名录。 (三)激发场景应用新需求,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6. 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进公共数据上链,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数据目录体系。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加强场景牵引,鼓励企业参与开放应用,建设30个试点示范项目。加强公共数据共享,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 7. 打造多层次数据枢纽体系。建设产业数据枢纽,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汽车等产业领域,打造数据、知识、算法“三位一体”的关键节点,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特色数据空间,面向金融、商务、航运、科技、交通、能源等专业领域,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为融合应用提供建模、测试、数据治理等基础服务。 8. 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改进智享生活场景体验,加强数据融合应用,推动民生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智慧治理场景能级,推动数据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经济运行、综合监管、基层治理等领域,研究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与模拟推演科学研究平台,开展社会治理实验。 (四)发展数商新业态,推动数据产业集群发展 9. 增强数商新业态发展动力。推动数商集群集聚发展,在金融、航运、制造、商贸、科创等领域,引育一批数据资源类数商;聚焦知识发现、数链融合、语义网络、隐私计算等领域,做强一批技术驱动型数商。完善数商公共服务体系,依托数商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建立数商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公布优秀数商名单。 10. 激发各类企业创数用数活力。增强国有企业数据运营能力,推动建设企业数据中心,提升跨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公平授权,建立科学合理收益分配机制。 11. 推进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贯标。贯彻落实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推动贯标规模和等级两个提升。培育贯标评估机构,搭建贯标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区、重点园区优化贯标支持政策,建立贯标成果采信机制。 12. 打造数据类标杆企业集群。优化云网边端布局,重点发展一批云服务企业、网络连接企业、新型智能终端企业。聚焦金融、航运、生命健康、双碳等领域,发掘一批数据资源密集型链主,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孵化和投资平台。 (五)布局发展新空间,打造数据产业地标 13. 建设“2+X”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支持浦东新区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综合配套改革,创建张江国家级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支持静安区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打造可信数据经济示范区。 14. 建设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先导区。建设云网数链设施体系,推动现有海光缆扩容,新建直达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光缆,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布局面向国际数据合作的高等级数据中心,推动区块链跨境国际合作。 15. 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球数字贸易港。积极培育创作者经济,支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多频道网络等生产新模式,发展电竞运营、电竞教育、动漫等新文创产业,推动优秀文创作品出海。增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能级,培育数字贸易龙头企业。 16. 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合作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传输能级和整体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区域合作。深化区域数据标准化实践,促进数字认证体系、电子证照等互认互通。 (六)营造发展新生态,增强数据产业综合支撑 17. 加快新基建布局。建设泛在智敏的网络连接体系,推进多云多网联动,巩固提升5G、IPv6、北斗通导一体化等设施能级,加强区块链芯片、操作系统等创新和6G、太赫兹、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应用。 18.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严格实施个人信息保护。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安全事件处置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推动数据识别、质量管控、血缘分析等技术创新,加快隐私计算、密码等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应用,培育数据安全规划咨询等第三方机构。 19.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融精准对接,支持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数据企业深度对接,推动数据赋能供应链金融、质量保险等金融创新。推动功能型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测试认证平台、关键共性技术综合测试平台,支持建设大数据开源平台和社区,构建数据要素专业服务体系。 20. 加强标准规范引领。推动标准试点示范,鼓励数据领域先进标准申报“上海标准”和标准创新贡献奖,引导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