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改革动态 改革试点 他山之石 改革案例
常州钟楼:构建“四个共同体” 创新打造“人人社区”
发布日期: 2023-11-15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命题,为基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深刻领会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本质要求,在社区创新构建参与、互助、自律、成长四个共同体,试点人人社区建设,让人民群众成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和最大受益者。

一、参与共同体构建治理智囊团。一是设立人人议事厅协商沟通平台。每半月围绕物业管理地面车位配比小区设施整改等热点话题组织居民议事活动,畅通居民、物业、社区沟通渠道充分收集、了解、吸纳民意试点社区居民自主议事率达到60%,居民议事协商成果转化率达到80%二是成立社区乡贤库化解矛盾纠纷。发动社区威望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居民认可的今贤”“新贤组建社区乡贤人才库。邀请乡贤参与社区矛盾调解和治理难题化解,试点工作推进以来,先后协调解决街区夜经济管理、老旧小区改造、散居楼解危等矛盾问题累计80余项。与时俱进注册社区专属抖音号、视频号,由社区乡贤担任主播现身说法给居民群众讲述先进事迹分享持家经验、解读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身边人引领人、带动人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诉求回音壁结果晾晒机制。在社区大厅、小区绿地、楼道入口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公示栏,专门通报居民反映的急愁难盼问题的解决进展、结果,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诚意,进一步调动广大居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比如,御水华庭社区针对居民提出的非机动停放车位紧缺问题,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支持,入选全区首批充电桩安装小区。目前,27个充电桩点位已投入使用。

二、互助共同体打造睦邻朋友圈。一是链接资源引导邻里守望。充分挖掘社区居民中具有手工编织、理发缝纫、家电维修等特长的能工巧匠”,组成“手艺人”服务队,打造“人人便民角”服务平台,通过“低偿+无偿”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既满足居民群众施展一技之长、获得社会认可的需求,也让为民服务就近就快就便疫情期间,创新推出“人人药箱”,引导社区居民拿出家中富余的药品享给急需要的人。药箱设立以来累计帮助居民200人次,被居民称为家门口的救命药箱二是银发生辉促进代际互惠。散落在社区的退休居民集聚起来,根据特长挂牌成立人人宣教小屋”“人人公益小屋”“人人民俗小屋”“人人艺术小屋”“人人明德小屋等各类主题小屋,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招牌,调动了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年龄段人群的积极性,促使社区活动充满活力、多代际互动。三是组织社群营造温情互动。试点社区乒乓球室、阅览室等活动功能室为阵地,成立舞蹈、戏剧、科技、象棋、手工等人人兴趣小组”187个,吸纳社团成员2000余人。适时开展兴趣小组表演展示、联谊赛,不断吸引志同道合的居民交流学习,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活动,丰富了温暖有趣的社区场景。

三、自律共同体划分自治责任田。一是制定事项管理清单。制定人人积分兑换制度。围绕文明守约、履职自治、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设置“人人正负清单”,以家庭户为单位,综合服务内容、时长、行为规范进行加分和扣分,累计积分每半年度可兑换健身场馆、慈善超市优惠、免费券等实物奖励,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激励和保障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二是塑造特色服务品牌。在试点社区,打造一社(村)一品特色主题品牌比如,以最忆三堡街品牌的三堡街社区成为全市首个游客群众双服务,景区社区全覆盖的文旅融合型品质社区。以特色品牌展示特色文化、凝聚居民共识、加强群体认同,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荣誉感和积极性三是推广联众联动自治模式。创新采取“联合群众、联合行动”的治理模式。组建三色马甲居民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网格员区环境、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等定期巡查,物业公司、城管、民警、街道职能部门联动处理发现问题。探索引入社区治理合伙人理念,由热心居民、志愿服务队主动认领马路护学、社区绿植认领管养等综合管理事务责任,通过各方助力,推动“靠社区管”向“居民自治”转变,为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四、成长共同体织补多元功能区。一是增强社会组织引育力度。建立人人创益台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积极开展优秀社会组织、创投项目推介会37场次,筛选出姆咪咕托育、壹加壹艺术服务中心等一批符合居民需求,互动性、参与性强的社会组织入驻社区。二是提社区监管水平开展人人社区建设人才队伍培训班,包括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在内的1352人次参加培训,组织153全科社工与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联动办公开发人人e社区智能小程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监督与管理提升社会组织参与能。通过购买服务,为居民提供教育辅导、休闲养生、文化素养等社区公共课程371课时,开展社会组织服务活动超50场次,辐射约2万人次弥补社区服务不足、不均衡问题针对困难特殊群体举办康复训练、就业辅导社交娱乐活动等25提供生活照顾服务等58场次受益1500余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腾退、压缩社区办公场所,打造多层次、多功能、多尺度的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确保社会组织引得来,留得下,稳得住织补人人共享、便利颐乐的多元化治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