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云”跑出服务民生产业创新加速度 |
发布日期: 2023-12-13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
2016年10月,常州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首批4座试点城市之一,拉开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创新序幕。近年来,积极探索“以安全促标准、以标准导应用、以应用汇数据、以数据助服务、以服务聚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国内首个区域“卫生健康云”,构建“全流程管控”背景下的数据应用管理新机制,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发展、数据惠及民生的“常州路径”。 “高”处着眼,筑实云端基础 坚持高位引领,整体谋划,确保高起点推进。机制引领,提速试点推进。市委市政府确立“政府领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联合创新”工作格局,形成市卫健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钟楼区负责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中国电子、中国电信等多家央企共同参与的合作局面,全力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设。模式创新,确保数据安全。由政府成立国有全资企业持有卫生健康云(常州)基础设施资产,与中国电子合作成立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全国首创“运管分离”模式,明确数据资源归政府所有,数据服务由专业运营机构提供,在国家级信息安全保障下搭建数据资源池,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打造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保障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与双赢。基建先行,夯实数据底座。在省工信厅、卫健委、大数据局的专业指导下,市职能部门与属地板块通力协作,东部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存储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存储、展示、研究和产业孵化四大功能中心基本建成,基地占地82.1亩,建有4栋云计算数据中心楼、1栋综合楼以及1座22万伏变电站,可提供约16000PB的存储能力。 “细”处争先,形成常州路径 坚持小切口推进,以东部中心为承载,以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建设为方向,全力构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确保标准统一,完善数据共享关键支撑。针对技术规范、基础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影响数据归集应用的堵点问题,在全国率先提出“六个统一”原则,按照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调阅、统一质控、统一互认、统一开发影像数据的基本原则,研发建设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让数据在标准一致的平台上跑出价值,全面建设支撑多种应用的能力集和动力集。推动场景落地,探索数据应用更优路径。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全省首家试点医院,有序推动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落地应用。2021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再向住院患者主动提供DR、CT实体胶片,也不再收取胶片费用,当年减少胶片费用500余万元。与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签署协议,汇聚全省新增临床与管理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供全省病例临床及影像数据存储服务,并在16小时内开通“江苏-黄石医疗服务在线”远程服务。率先立项推进,激发数据汇集强劲动力。得益于试点成效的积极呈现,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成为“大数据+产业链”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三大重点项目之一,2022年,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批准立项,推动平台数据接入驶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7月15日,全省已有1750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省影像平台,占公立医疗机构总数的89%,实现影像存储量约5718TB,云端建设成效全国领先。 “实”处着力,赋能产业民生 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有效打破时空阻隔,全面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和普惠水平,一条医疗网络“高速路”为百姓带去了更多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卫生健康领域创新发展夯实了数据基础。以“数”惠民,平台“普惠力”持续提升。影像资料上云后,“织成”了一张可以共享的“网”。患者跨市跨院就医时,可授权医生调阅近期已做过的影像检查数据,避免跨院就诊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逐步以电子胶片取代传统物理胶片,让患者省去了保存携带物理胶片的麻烦以及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截至2023年7月,全省医生通过平台调阅影像数据共计约136万次,相似检查智能提醒触发共计约80万次。借“数”赋能,医疗“创新力”有效激发。海量影像数据是医疗领域十分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找出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开展AI辅助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率和大规模疾病筛查效率等。省内专家组运用平台数据,完成了筛查图像和影像报告的质控评估、肺小结节质控体系完善等多项科研课题。乘“数”发展,产业“创新力”不断增强。依托数据资源链条,东部中心与中国电子、金山云在iaas底层设施基础层面,与中科院、中国医科大、国家卫健委医疗物联网研究院在数据研究层面,与平安医保、旭东科技、心动麦力等企业在数据应用层面分别展开深度合作。并通过举办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对接健康医疗企业86家,推动2家以上优质数字化企业落地,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有效探索和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