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钟楼区以“一朵云”跑出卫健服务加速度 |
发布日期: 2023-12-06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
数字经济是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更是增进福祉的惠民实招。2016年10月,常州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首批4座试点城市之一,钟楼区和市卫健委抢抓试点机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安全促标准、以标准导应用、以应用汇数据、以数据助服务、以服务聚产业”的试点路径,打造出全国首个区域“卫生健康云”,拉开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创新序幕。 一、做优“云端设计”,定制数字方案。发展好数字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形态,让数据有效发挥要素作用,离不开高位引领、上下联动。唯有高起点谋划,做优顶层设计,才能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机制引领,提速试点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构建起“政府领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联合创新”工作格局,形成市卫健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钟楼区负责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多家央企协同参与的合作局面,全力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设。生态共建,推动多元参与。以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项目”关键技术成果——“省域级数字技术融合服务底座”为支撑,面向卫健、医保、药监等行业管理部门探索“协同治理数据服务”,梳理开发应用细则和数据资源目录,让市场主体有章可循、有序参与,更好鼓励、引导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模式创新,确保数据安全。创新医疗大数据园区发展模式,在全国首创“运管分离”园区发展路径,由政府成立国有全资公司持有卫生健康云(常州)基础设施资产,与央企中国电子合作成立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明确数据资源归政府所有,数据服务由专业运营机构提供;在国家级信息安全保障下搭建数据资源池,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打造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保障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双赢。 二、厚植“数智沃土”,加力数字支撑。数字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在构建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的同时,在省市支持下,钟楼区紧紧抓住数字基建带来的智能化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机遇,不断构筑数字经济的硬核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长效运营。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化项目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建设模式,深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财政厅拨付“扶上马”资金后,紧扣省医保基金支付方式的结构性改革,在职能部门指导下,面向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上各类主体提供包括组织、管理、技术等服务,建立合规的市场化收费机制,提升产业链价值,反哺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持续模式。坚持科技赋能,完善产业架构。积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山云在iaas底层设施基础层面,与中科院、中国医科大、国家卫健委医疗物联网研究院在数据研究层面,与东软熙康等一批“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建立了深层次产业化合作,推动科技攻关的同时,构筑起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云影像平台发展至今,已有超过200家国内专业机构集聚常州研发健康医疗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推动基建先行,夯实数据底座。在省、市工信、卫健、大数据局的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地企携手全力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存储、展示、研究和产业孵化四大功能中心,共占地82.1亩,建有4栋云计算数据中心楼、1栋综合楼以及1座22万伏变电站,可提供约16000PB的存储能力。 三、插上“数据翅膀”,提速数字赋能。坚持小切口推进,以东部中心为承载,以卫生健康云建设为方向,全力构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确立统一标准,完善数据共享关键支撑。针对技术规范、基础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影响数据归集应用的堵点问题,在全国率先提出“六个统一”原则,即按照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调阅、统一质控、统一互认、统一开发影像数据的基本原则,研发建设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积极配合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等部门完成含技术、管理、安全、质控互认4大类共24份规范性文件制定,让数据在标准一致的平台上跑出价值,全面建设支撑多种应用的能力集和动力集。推动试点探索,形成数据应用更优路径。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全省首家试点医院,有序推动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落地应用,在医疗成本节约和远程医疗服务方面取得巨大进展。2021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再向住院患者主动提供DR、CT实体胶片,也不再收取胶片费用,仅当年胶片费用总共节约500余万元。率先立项推进,激发数据汇集强劲动力。得益于试点成效的积极呈现,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成为“大数据+产业链”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三大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22年经江苏省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批准立项。在省卫健委的支持推动下,省内医学影像数据有序接入。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100%接入云端,“一网通路”全面形成。与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签署协议,新增临床与管理数据汇聚,进一步拓宽场景应用,云端建设成效全国领先。 四、开通“高速公路”,加强数字应用。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有效打破时空阻隔,全面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和普惠水平,一条医疗网络“高速路”为百姓带去了更多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卫生健康领域创新发展夯实了数据基础。以“数”惠民,平台“普惠力”持续提升。影像资料上云后,“织”成了一张可以共享的“网”。患者跨市跨院就医时,可授权医生调阅近期已做过的影像检查数据,避免跨院就诊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逐步以电子胶片取代传统物理胶片,让患者省去了保存携带物理胶片的麻烦以及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平均每天有超过20万居民可以通过云影像平台享受全省范围内跨机构调阅数字影像的服务,每年可为全省减少传统医用胶片1亿张左右、降低医保资金支出10亿元以上。借“数”赋能,医疗“创新力”有效激发。海量影像数据是医疗领域十分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找出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开展AI辅助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率和大规模疾病筛查效率等。省内专家组运用平台数据,完成了筛查图像和影像报告的质控评估、肺小结节质控体系完善等多项科研课题。乘“数”发展,产业“创新力”不断增强。依托数据资源链条,加快拓展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数据研究、数据应用等层面合作研究,并通过举办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对接健康医疗企业86家,推动2家以上优质数字化企业落地,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有效探索和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