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改革动态 改革试点 他山之石 改革案例
探索“人人社区” 实践路径 擦亮“常有善治”治理品牌
发布日期: 2023-12-20    来源:区委办  浏览次数: 
 

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基层治理创新,以“人人社区”探索实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通过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与服务下沉,凝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地域地征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突出 “共商共治”,让“人人社区"更具亲和力

一是强化“人人社区”共治体系建设。在街道层面,打造“人人营造小站”,成立工作专班,以社会工作服务站为载体,从基层社会组织、社工中选拔精干力量,与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合署办公,打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形成居民共商共治新格局出台《“人人社区”公约》,使辖区内各年龄阶段的居民承担应尽的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共享社区内的丰富资源和便捷服务。二是优化“人人社区”共治服务事项。以项目化运作、清单式推进全区“人人社区"建设工程,形成“人人·街坊”“人人·院落”等一批特色互助模式。与此同时,深化“两单一响应”工作机制,激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管理社区事务,有效联动社区内人力、资金物资、场地等各方资源,及时协调处置各类专业问题。三是量化“人人社区”共治服务质效。鼓励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等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大胆试点,在全市创新出台《积分兑换实施方案》并设立“人人兑换铺”围绕文明守约、履职自治、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设置可量化的“人人正面清单”和”人人负面清单”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积分兑换健身场所免费服务时间,生活用品等活动,先后解决小区物业纠纷、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突出“资源整合”,让“人人社区”更具服务力

一是加大“人人社区”硬件设施投人。在社区层面,打造“人人共享小站”,在小区、楼道、健身场所、绿地等公共空间中,挖掘社区能人,开拓“共享客厅”等载体,共享常用工具、图书等资源、形成集实用性、观赏性、便捷性于一体的“人人小屋”。提升辖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电子智慧办事大厅硬件配置,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医保自助办理一体机等自助服务设备。二是畅通“人人社区”数据流通渠道。将区民政、人社、卫健等12 个条线部门共计152项业务全部入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办事数据定期在省、市、区三级平台流转共享,破解基层数据多头上报、重复上报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升“人人社区”便民服务质效。在全区层面打造村(社区)“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和网上服务点全覆盖,力促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平台畅通、业务畅办数据畅享,让村(社区)干部可以在“家门口”开展服务,把更多精力用在为民解忧纾困的实事上来。

                                                                                   突出“智治赋能”,让“人人社区"更具智慧力

一是放大“人人社区”智慧建设“乘数因子"。搭建全区“智慧红港”一体化联动智慧平台,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辖区综治、城管、民政等条线资源,为辖区“人人社区”提供“线上+线下”的各类服务。二是叠加“人人社区”智慧赋能“乘数效应”。探索推进“AI+ 社区”智慧化建设融合综合执法、建设、物业、治安等社区日常事务,通过系统集成、信息共享、数据应用,将基础设施类、环境秩序类、绿化管养类等问题总体事项办结时间压减约52.3%,响应速度提升近60%。三是加大“人人社区”智慧治理“乘数效果”。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社会民生“一网共治”“三网融合”,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人人社区”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