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区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索 引 号:01411982X/2023-00004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商务局
产生日期: 2023-02-02 发布日期: 2023-02-02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商务局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扎实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织牢织密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屏障,多措并举推动“两稳一促”、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取得进展。一、全力以赴勇担当,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力(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暖。深挖市场主体潜力,狠抓政策效应释放,确保全区商务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0月,我区
钟楼区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商务局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扎实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织牢织密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屏障,多措并举推动“两稳一促”、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取得进展。

一、全力以赴勇担当,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力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暖。深挖市场主体潜力,狠抓政策效应释放,确保全区商务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0月,我区首次实现外资境外发债,上报外资现汇到账8527万美元,创钟楼历史上单笔外资到账最高记录;1-12月,我区完成实际到账外资1.6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6亿元,同比增长0.1%;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亿元,高质量考核指标名列前茅。

(二)重大项目招引捷报频传。商务局牵头全区“全面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优化重大项目招引全流程机制、规范用地项目准入评审流程、建立差异化项目招引考核方案等体制机制改革系列工作;成功组织“钟楼区落实‘532’战略重大项目签约和开工仪式”、“‘两湖创新区’建设动员会”等活动;围绕新能源汽车配套和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开展精准招引。二季度,由商务局招引推荐的总投资额超10亿元的苏州恩都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高新园;三季度,总投资5亿美元的华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高新园,实现我区今年50亿元级项目的突破,并创近年来我区利用外资单体最大项目纪录。

(三)惠企助企服务亮点频现。2022年,商务局累计为企业争取惠企资金近2000万元。助企惠企相关做法多次获市、区领导肯定。“钟楼区多点突破助推商贸经济发展”的相关做法获桓恒副市长批示肯定,“我区为格力博协调5000个海运集装箱”的做法受到市委领导点赞。新增国家级绿色商场1家(累计4家),累计数位居全市第一;南大街古运河步行街区获评首批“江苏省示范步行街”;格力博创成省级服贸重点企业及省级公共海外仓;机械设备进出口荣获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南大街智汇园获评省级电商示范园区,已连续3次获得此荣誉称号。霍克展示、青奥等4家企业获评市级会展业重点企业、格力博、匠心独具、佳得顺3家企业创成市级海外仓;凌家塘市场开拓进口农副产品业务,创成市级第五批进口交易中心;北大街社区获评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

(四)全面从严治党抓实抓牢。全面从严治党抓实抓牢。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安排,以党建引领指导全局各项工作。高质量办理巡察批示件,并选派1名干部参与区委巡察工作;健全维护网络意识安全体系,二十大期间做好网络安全值守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形成科级干部调研文章2篇。截至目前,局党委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12次,区学习日活动5次。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9次,报送“三项机制”典型案例4篇,累计在区级以上媒体平台录用稿件80余篇,党委信息工作位列全区第一梯队(全区第三)。

(五)安全生产工作一着不让。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31家加油站、15家农贸市场、20家大型商超、专业批发市场进行安全检查。扎实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商务局主导的“钟楼区餐饮燃气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全区瓶装+管道燃气餐饮企业危化品使用平台企业填报总数2052家,审核率100%;我区重点商业场所,大型商超、综合体、农贸市场已实现100%无瓶装燃气使用;2022年全年瓶装燃气餐饮企业1911家,报警装置完成率达99.9%(未安装2家,均为新增餐饮企业)。全年,我区商业场所(含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加油站点瓶装燃气餐饮场所等)均未发生重大亡人安全生产事故。

(六)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松懈。深入推进企业防控组、转运隔离组、物资保障组、凌家塘保供专班等重点工作,织牢织密疫情防控屏障。疫情期间派专员驻守凌家塘,保障市民“菜篮子”、驰援上海物资;紧急开启14个防疫隔离点,先后安置13000余人进行隔离。另外还支援上海、无锡和兄弟区的隔离房间1600余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前,做到不减压、不放松、不麻痹、不侥幸。严格落实商贸流通、外贸企业重点人群“应检尽检”要求。累计在“城市免疫感知”平台纳入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重点人群人13447人(包括凌家塘),在“钟迹”智能出行预警平台纳入商贸流通企业重点人群5603人次。

尽管商务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较之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增速不够快、质态不够优,诸多短板尚存。项目招引方面:招商体制机制仍运行不畅,部分市外项目由于疫情原因洽谈进展缓慢,市外招引的龙头型优质产业项目较少,先进制造业项目还是较为缺乏;进出口方面:全球经济下行抑制国际需求的影响进一步传导,美联储为遏制通胀大幅加息,世界各国市场上货币流动性减弱,削减了国外市场需求,我区重点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对美出口企业影响尤为明显),加之人民币大幅贬值增加了我区外贸企业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全年稳增长存在较大压力。利用外资方面:今年虽新招引投资额5亿美元的东久新宜产业园外资项目,但规模型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尚未突破,全区产业类利用外资遭遇瓶颈、后劲不足;消费市场方面:受不确定性增加、收入增长预期走弱、消费场景减少、工作-生活半径缩小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居民消费热度不高,制约消费增长。

二、驰而不息抓推进,新的赶考路上接续奋斗建功

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532”发展战略、区“四大功能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奋力争先,推动我区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体制机制,精准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一是重大项目增“质”。认真研究上海、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动向,抢抓一线城市产业外溢“窗口”。锚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承接周边地区龙头企业落户发展机遇“红利”,融入配套产业链,撬动一批契合钟楼发展的高质型企业落户;通过加大“走出去”频率、提升“引进来”质量、提高“服务好”精度,形成“天天有招商、周周有推进、月月有签约”的良好局面。明年全区力争招引落户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高质量项目2个。

二是体制机制谋“变”。持续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流程机制,努力形成“体制优、机制活、效率高、运作畅”的项目招引工作新机制。提升项目研判、上会、预审、联审等环节效率,加快“招推服”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和试运行,为提高项目“双进”质效提供有力支撑。奋力实现招商标准流程化、招商服务科学化、招商队伍专业化、招推服务一体化的“四化目标”,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对钟楼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招商方式求“新”。继续探索驻点招商工作,在北京、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开展实质性驻外招商,构建重点区域项目招引“接力发力”有效渠道;形成链式招商和基金招商的组合拳。加快从“地毯式招商”变为“地图式”招商,提升招商精准度;积极开展代理招商,选定优质咨询机构、投资公司、知名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紧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推介活动。

(二)聚焦挖潜促增,推动外贸外资量质齐升。

一是稳总量挖增量两手抓,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建立区、街道两级联动的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挂点联系服务机制,加强包括50家重点外贸企业在内的常态化联系和服务;加强RCEP等规则宣传,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原产地累计规则和关税优惠拓展RCEP市场;助力全区跨境电商企业走通9710/9810模式,将外地海关数据迁回我区,做大新业态规模;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及稳外贸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稳住市场主体。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增强企业经营信心;  

二是以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力争外资有所突破。紧盯外资全年目标任务,通过强服务、深研判、建平台,多渠道挖掘外资潜能。将QFLP、境外发债等作为明年外资工作突破口。借力邹区东久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力促外资股权投资类项目(QFLP)在我区尽早落地,力争明年外资“开门红”、“季季红”。加大对规模型制造业外资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进外资增资和利润再投资,释放全区吸收外资的潜力。支持格力博等企业申报省级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三)聚焦消费流通,促进商贸流通提效增能。

一是稳主体促增量,打通消费市场“主动脉”。发展“品质消费”。瞄准首发经济,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地标;发展“绿色消费”。持续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助力龙湖天街创成国家级绿色商场。继续举办好龙城嗨购节各项消费促进活动,鼓励企业参加“销售竞赛季”活动。 继续指导各板块推动商贸单位“产转法”“个转企”,推动电商企业网上零售列统,增强网络零售对社零贡献度。抓好“四上”单位新增列统,确保“应统尽统”。

二是下功夫优环境,做好商贸流通“内循环”。持续推动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助力三堡街创成“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加快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明年力争新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3家。充分利用“江南美食之都”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餐饮消费。积极创建驰名商标,培育“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常州老字号”等知名品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改造,明年初步确定对6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及新建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