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19600/2023-00025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生态环境局
产生日期: 2023-03-01 发布日期: 2023-03-01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2022年,钟楼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积极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定位,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突出规划引领,加强源头治理,聚焦绿色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精准施策,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打好“生态保护”争先仗,不断推动绿色转型、减污降碳,努力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态钟楼。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环境质量(一)大
钟楼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钟楼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积极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定位,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突出规划引领,加强源头治理,聚焦绿色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精准施策,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打好“生态保护”争先仗,不断推动绿色转型、减污降碳,努力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态钟楼。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环境质量

(一)大气环境质量。2022年钟楼区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比下降10.8%,改善幅度位列全市第二;优良天数比率77.4%,同比上升1.6%,改善幅度位列全市第三。

(二)水环境质量。2022年钟楼区连江桥下、钟楼大桥、大沟坝桥等3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位列全市第一。我区9个市控断面中有8个断面水质为Ⅲ类,占比88.9%,达到市下达的考核要求。

二、2022年工作亮点

(一)坚持“三个融合”,锻造向上向善铁军队伍。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融合,坚定治污攻坚必胜信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学习党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深入学习研讨省生态环境系统文化修为引导,拧紧思想“总开关”,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工作水平。二是坚持基层党建和项目任务相融合,提供治污攻坚有力保障。深化“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打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关节点”,把党小组建到环保所执法一线,以业务工作成效检验党建工作实效。同时,多次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管理制度汇编》,单位管理宽松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局干部职工精气神明显提升。开展“服务‘532’发展战略 党支部在行动”主题活动,探索建立“小组建在任务上、党旗飘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的 “党建+任务”工作机制,。三是坚持创优争先和执法练兵相融合,展现治污攻坚铁军风采。以“书记工作室”为抓手,将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执法练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市局关心下,多途径优选中层干部,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以“执法大练兵”为平台,开展常态化执法练兵活动。成立大气治污攻坚“党员突击队”,发挥治污攻坚“尖兵”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推进“青学青思 学用相长”青年学习平台建设,以“师徒结对”,“新老结对”等方式加强对年轻同志的培养,弥补人才断层。

(二)注重系统治污,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为确保完成省政府挂牌督办任务,我局背水一战,狠抓大气攻坚,截至目前,PM2.5浓度同比下降达9.5%。成立大气国控站点实体化工作专班,组建大气治污攻坚“党员突击队”并进行授旗。绘制站点周边5公里污染源点位示意图,完善三色管控机制,每周通报各板块大气环境质量。深化扬尘管控措施提前审核机制,并签署《关于深化环境保护税(扬尘税)协作共治合作备忘录》。针对站点旁的冠英小学分校地块,成立扬尘治理工作小组,采取安装使用高围档、塔吊、高杆喷淋等15 条针对性治理措施,树立工地管理标杆。联合武进、新北签订钟楼空气国控站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多措并举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类项目占政府投资项目46%。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稳步推进各类生态建设。推动生态中轴重点项目实施,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生态建设亮点,完成运河油罐公园建设。6月5日,《新华日报》刊发文章点赞钟楼生态中轴建设。    

(三)坚持管服并重,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一是严监管。立案数同比增加43.1%,处罚额同比增加160%,使用配套办法案件数同比增加66.7%。共有7个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宣传。率先对未按规定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联合区检察院召开全区生态环境违法案例警示教育大会。二是优服务。制定《环评领域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建立随机“走访日”、定期“接待日”等制度,“学习强国”、《常州日报》、“江苏生态环境”及“今日钟楼”刊登相关新闻报道,社会反响良好。3家企业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称号。三是强改革。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入开展改革,完善和创新项目提前介入等机制,推行“不见面、零跑动”审批。同时,优化总量储备调配制度,助推高质量绿色项目落地。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严格落实市下达的各项任务,PM2.5年均浓度达3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79.7%,重污染天气不超过2天,臭氧污染得到初步遏制。地表水省考、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100%和88.9%。全区土壤污染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将从以下五方面发力。

(一)坚定不移,全力实施源头治理。充分发挥环评在减污降碳源头上的闸门作用,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环评审批与板块环境质量挂钩,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重点行业环评管理。打造源头替代示范企业,积极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全面兑现环境政策激励措施,发挥正面引导效应。实施新一轮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重点推进电镀、涂料、铸造行业整治,长效实现深度减排、友好减排。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服务推动社会各领域污染物减排,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容量提升。重点紧盯限值限量管理“测”、“定”、“用”3个关键环节,继续深化钟楼经开区限制限量管理,努力实现政策目标。编制重点行业企业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动态调整优化三色管控机制,不断提升大气工作专班能力。积极推进吾悦国际餐饮油烟示范型街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控及用电监控安装范围。按计划持续推进邹区灯具行业专项整治。对全区87家印刷、喷涂等行业企业源头替代开展“回头看”和效果评估,重点对“两个油库”开展无组织废气提升整治。依托恒源活性炭 “绿岛”项目,探索全区VOCs治理设施废活性炭统一集中更换处置体系,打造处置“绿链”。进一步建立健全工地扬尘管控、联合检查、考核评分制度体系,试点推广天幕工程。加强各板块降尘量考核,设定每月降尘目标,建立“每月通报、月度考核”制度。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及早谋划政府投资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施策综合“三位一体”,严防汛期等特殊时期省考、市控、资源补偿等重点断面水质下滑。持续开展消劣整治专项行动,破解邹区岳溪河、向阳河等老大难问题,确保2023年全面完成首批29条一级支流支浜消劣整治任务。高标准推进北港等4个城区街道共11.7平方公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邹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完成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继续对88套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回头看”。

(三)系统谋划,持续扮靓生态底色。全力保障新孟河钟楼段东侧5.1平方公里生态安全管控区域“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积极参与国家生态市建设,按照 “三个不降”要求,谋划推进2023年生态中轴、生态绿城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建设10个生态绿城项目;启动实施“1+2+1”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即年内力争创成1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1所国际生态学校。统筹推进京杭运河钟楼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传承利用工作,完成大运河滨河景观西延一期工程,进一步提升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滨河景观品质。

(四)优化方式,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强化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拓宽办案思路,在非现场监管、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类型上实现新的突破。夯实网格化监管,进一步拓展街道层级执法力量,核发执法证,扩大执法同盟军。推进部门联动,围绕国控站点周边扬尘管控、VOCs治理及灯具行业整治,开展针对性联合执法。

(五)凝心聚力,淬炼一流干部队伍。全方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激发全局上下奋斗热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员领悟省生态环境系统文化修为引导,培育“团结向善、勇毅向上”文化内核,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秉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本色,追求“精炼百次铁成钢”的求精态度。打造“党性课堂”、“能力课堂”、“实践课堂”,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工作水平。积极开展各项争先创优活动,推动各条战线争当标兵、争创一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