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科学生财。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积极用好组合式税费支持、专项债券、直达资金等政策工具,精准发力促投资稳增长,切实稳定财政收入预期。认真落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持续做好留抵退税、税费减免等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切实减轻市场经济主体负担,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确保完成全年收入增幅5.5%的目标,力争总量、增幅、进度超过天宁区。
二是坚持精明理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全过程。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继续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切实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规范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发挥“大预算”管理体制优势,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在动态变化中平衡好财政预算,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
三是坚持高效用财。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监控和评价,依托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落实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优先选择资金量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按照相关规定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及政策调整相挂钩,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出台《钟楼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实施方案》,推进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筹盘活,通过推进公物仓建设,严格规范出租、处置流程,探索闲置资产集中运营等方式,最大限度挖潜增效,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入良性循环,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四是坚持防范风险。做好省巡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以整改促提升,进一步抓实全口径债务管理,筑牢全方位债务监管堤坝。落实融资分级分类审批制度,实现平台数量、债务规模、融资成本三管控,严管高成本、非标产品举借。稳妥推进隐债化解,继续狠抓经营性债务管控,对标市下达目标,将经营性债务增幅控制在9.5%以内。进一步明确区管国企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围绕智慧停车、冷链物流、人才公寓等市场化项目,引导国企做强做精主业和实业。进一步盘活国企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梳理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