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区城管局坚持以典范城市的高标准引领创建工作的高质量,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城市长效管理深度融合。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城管局将围绕“三标融合”,做到指标就高、范围就宽、对象就广,让文明城市创建更常态长效、城市管理更精细精准。
一、“机制提新”抢占竞争高地
始终将体制机制优化、队伍高质建设,作为提升城市长效管理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深化定岗定责。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网格管理难易度,在中队建起个人、网格“两套系数”。正式队员、社会化用工全部纳入,并根据基层328名队员的自身特点,合理科学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建立一套问效系统,公平公正、动真碰硬对定岗实效进行考核跟踪。深化全员考核。持续深化全员考核在中队的应用,理出人员、职责“两张清单”,以最小颗粒度分解工作总任务。深化对结果的研判应用,数据研判具体到事、具体到人,为每名队员精准画像,切实把好的考出来、差的晒出来。树立起城管局不养闲人、更不养懒人,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的鲜明导向。深化作风转变。深入推进为期两个月的“全区城管系统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题活动,按照学习教育、集体讨论、查摆剖析、问题整改、建章立制五步走。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长效管理、队伍建设、全员考核每周召开研究讨论会议;对纪律作风、担当奉献、能力素质等进行评价,认真查摆剖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实施整改;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全力打造一支担当奉献、履职尽责的过硬城管队伍。
二、“管理提智”强化治理能效
主动顺应城市治理智能化趋势,探索将新技术应用到城市治理各领域,真正实现“以智促治”。持续构建最小管理单元。信息全要素全覆盖采集,入库超12万条。依托平台,针对仍存在的交叉管理区域边界模糊、工作衔接断档突出问题。科学定界合理定责,厘清边界与责任主体,实现每处盲区、交叉地带都有地址坐标、责任主体,从根本上解决真空死角管理难题。提升网络智能监控水平。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店外出摊等顽瘴痼疾,结合市容探头,做到及时监控和管理。依托平台,对突出性、紧急性问题建立预警模块,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精准预测能力。一定程度上,对流动摊贩、垃圾偷倒等城市顽疾,实现源头治理、疏堵结合,真正减少人力巡查发现问题的依赖度。深化平台考核结果应用。实现对治理全链条、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的覆盖。通过要素信息采集、责任人员绑定,将责任链条充分传导至社区村委、物业企业、沿街商铺、作业公司。尤其强化对第三方的考核,对环卫保洁、绿化管养作业的考核机制做到更科学合理。
三、“品质提强”落实精细管理
精雕细琢、一笔一划、出新出精,托起百姓家门口的“微幸福”。赢得群众评价“好口碑”。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扩面提质,持续对照“指标、民标”,依托公众号推进“开诚布公、诚邀满意评分”活动。对443条道路、102个老小区、1285个垃圾清运点、96座公厕发包,建设四分类达标小区104个。不断提升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区城市长效管理公众满意度方面赢得好口碑。打造品质创建“新亮点”。打造城管平台升级版,探索全区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加快推进“花漾街区”和“乐活街区”美丽街区建设。打造泰盈八千里、龙江路、保利和光晨樾、长江路清潭路交叉口4个口袋公园,梳理中层绿化,配置游园座椅、景观小品。完成近15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复绿透绿,推动城市更新向美而行。下足精细管理“绣花功”。把握关键环节,找准重点突破,合理布局力量,以科学有效的举措抓好市域治理的各个环节。统筹兼顾推动治理,将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条大街小巷,在扮靓“面子”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颜值”;在做实“里子”上出实招,不断涵养城市“气质”,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管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