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1年钟楼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钟楼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1日
2021年钟楼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最严”,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治理能力,助力食品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
1.实施风险评估与监测专项提升行动。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量达到6批次/千人。配合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制定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认真做好区级风险评估工作,强化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产地环境风险监测。(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钟楼生态环境局负责)
2.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组织开展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阳光餐饮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落实好阳光餐饮“五位一体”工作要求。督促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不断完善“阳光食堂”平台建设,提升运行质量。督促学校食堂、供餐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食品安全自查率和自查报告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监督抽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负责)。实施食育“十百千万”工程。开展食育主题活动,建设食育实践基地,挂牌市级首批食育基地8~10个(区教育局负责)。
3.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村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牵头,钟楼公安分局、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深入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江苏省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和《钟楼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要求,继续推进全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督促第三方平台和入网经营者在网站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局、区卫健局、钟楼公安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和《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卫生规范》,以2021年江苏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作,开展常州“名特优样板食品小作坊”评选工作,我区建成市级样板小作坊不少于3家,实现食品小作坊100%建档,抽检覆盖率60%以上;推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建设,继续引导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按照《江苏省食品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表》,开展对食品小作坊的信息化监管工作。探索开展食品小作坊风险分级智慧监管。(区市场监管局负责、高新园(邹区镇)和各街道配合)
二、严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6.继续推广省级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的运用。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第三方冷库实行全覆盖备案管理,积极做好首站赋码、产品追溯和信息报告等工作。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负责)
7.推进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强化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防护、运输工具消毒、信息登记等措施。严格落实冷链物流卫生规范,落实冷链食品运输储存服务标准,引导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的运输组织方式。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专区存放、专柜销售进口冷链食品。对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开展全覆盖备案和排查。动态评估研判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病毒的风险,对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周开展核酸检测,按方案优先接种疫苗。(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负责)
8.严厉打击来源不明冷链食品走私入境。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政策。全面落实走私冻品统一交由地方政府归口处置政策(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钟楼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局、区商务局、钟楼公安分局负责)
三、加强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
9.推动将保护类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落实用地养地等措施;在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技术模式;在严格管控类耕地推行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退出水稻小麦等口粮种植。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试点。(区农业农村局、钟楼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污染粮食治理要求,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出入厂(库)检验制度。加大对市场中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管理污染粮食处置。组织做好当地超标粮食收购处置工作,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将镉列入粮食收储入库和出库的必检项目。(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11.开展“昆仑2021”行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域,突击打击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犯罪,严厉打击直播售假等利用互联网制售伪劣食品犯罪。强化大案要案侦办力度,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形成广泛震慑。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食品安全违法主体的法人、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负责人从严从重处罚。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持续推进“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加强农产品、食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钟楼公安分局、钟楼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钟楼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12.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完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办案辅助系统。推进市、区市场监管局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市场监管业务应用系统,着力推进大数据监管。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在更大范围推行移动监管、远程监管等非现场监管(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继续开展“阳光农安”试点,探索利用高清视频探头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
13.加快创新发展。健全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聚焦食品安全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理念贯穿食品安全工作中,继续推广“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阳光餐饮”、“安心菜场”等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项目,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的硬核品牌。(区食安办牵头,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高效处置投诉举报。依法规范办理全国、省12315平台及其他平台转办或自办的食品投诉举报,并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全国12315平台;食品投诉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举报按时核查率均达100%。(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六、压实食品安全属地和主体责任
15.完善各级食安委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切实履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听取1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至少1项食品安全工作重大问题;分管领导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调研,及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不少于2次,研究解决至少2项食品安全领域相关问题。完善各级食安委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激励机制,推进基层食安办实体化运行,开展基层食安办规范化试点工作。(区食安办、高新园(邹区镇)和各街道负责)
16.推动食品安全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做好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公示。加强食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认定和公示,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继续推进我省负责牵头开展的3个产品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执行问题沟通机制。运用好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检方法,提高发现非法添加、农药兽药残留等问题的能力。开展食品快检评价和验证。将食品安全有关要求纳入旅游民宿等级划分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体旅局负责)
七、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18.举办全区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支持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和舆论监督,宣传食品安全先进典型和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区食安委专家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科学化水平。(区食安办牵头,区食安委各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19.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把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推广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健康饮食观念。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继续组织“眼见为食”群众参与抽检活动。充分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继续加大食品安全责任险覆盖面,实现农村集体聚餐和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险全覆盖。(区司法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食安办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