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科创资讯 政策速递 他山之石 企业风采
浙江绍兴:以图强争先之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
发布日期: 2023-12-22    来源:科技局  浏览次数: 
 

绍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奋力谱写新时代的“胆剑篇”。今年以来,在全省创新深化星级评价中,均获“五星级”评价;“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系唯一的综合性试点;前三季度,绍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均居全省第2位。

一、强统筹促提升,支撑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推进绍兴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以绍兴科创走廊建设为载体,构建“一带六城多点,联动三地全域创新”科创空间,规划布局建设六大科技城、十大创新基地、十大创新设施,形成多中心协同、多层级联动、多节点支撑的区域创新平台集群。3年来,累计建设重点项目311项,完成投资额643亿元,形成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家、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391个,集聚人才总量47.6万人,吸引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69人。推动共建研究院做强做优。聚焦“双十双百”制造集群,按照“一个产业引进建立一个研究院”思路,全面对接央企、名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采取“一院一策”方式,引进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等共建研究院35家。全市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2029项,授权707项,孵化企业280家,与市内外企业签订合同1638个,金额达7.42亿元,近两年主持(参与)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14项。布局建设高能级实验室体系。打造“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市实验室”新型实验室体系,省级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已成功入驻9大团队、16家孵化企业、19个共建实验室,引进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与地方共建的合作研究院3所,集聚高端人才350余人。高水平建设五大实验室,推进清华大学光电子技术创新中心、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等高能平台落地。

二、重培育优生态,聚焦企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推动科技企业量质并举,目前共培育科技领军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024家。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43家,达到年度目标164.5%;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40家,达到年度目标186.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模式,实行“建库、发榜、揭榜、评榜、奖榜”闭环流程。今年已组织申报省“双尖双领”重大攻关需求164项,凝练攻关榜单23项,实施市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29项、基础公益类研究项目76项,并有7项成果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科技金融良好生态,设立科技银行,实施《“一园区一方案”科创金融伙伴共建计划》,签订金融支持绍兴科创走廊建设合作协议,落实对科创走廊授信1000亿元新三年计划,累计发放支持科技创新的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超300亿元。科技人才实现高位突破,6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数量居全省第2位。

三、抓改革释效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档加速。建设“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全省率先谋划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与试验区建设工作,出台《绍兴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委员会,配套设立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中心,构建六大协同机制,充分集成各部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争取“1+1+1>3”成效。深化数字赋能科技“增值式”服务。聚焦数据增值、资源增值、时空增值,构建增值式服务新范式。如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指办”应用,已入网32个平台、1000余台特色仪器,提供服务5244次;依托专利申请智能AI技术,建设集成电路专利导航图谱集和数据库,收录专利技术信息约26.7万项,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1万余次;新昌县打造创新服务“云局”,整合33个部门、108宗科技创新事项,目前事项办结率超99%,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减至2天。探索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行“科技人才项目经费包干”改革,采用“免评审”“双聘制”“法人举荐”等高辨识度改革举措,赋予高校、企业等用人主体“引育留用”人才更大自主权,保障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畅通流动、高效整合。实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首批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用人单位15家,赋予科技人才项目经费包干、人才项目自主评审、职称自主评定等更大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