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残联>>内容
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文化庆佳节。2月1日下午,钟楼区聋人协会、五星街道残联携手蓝天花园社区残协,在蓝天花园社区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 瑞兔喜迎元宵”欢度元宵佳节活动。
聋协的成员们欢聚一堂,有的跟着民间艺人谢耀东学做传统手工兔子灯,搭骨架、绑铅丝,贴彩纸,装轮子;有的和残协的工作人员一起揉面团,搓元宵。个个喜笑颜开,手舞足蹈。虽然没有太多声音的交流,但一个个手势的比划中充斥着喜悦祥和,一张张笑脸的回应里洋溢着幸福欢乐。
一盏兔灯,在传承非遗文化中照亮残疾人生路
提起兔子灯,不得不想到蓝天花园社区残疾人谢耀东。他今年53岁,精神二级残疾,因时常癫痫发作,一直没有工作,20岁开始制作兔子灯,数十年风雨历经坎坷,他手里的一盏盏栩栩如生的兔子灯,为家里带来一笔笔小小的收入,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照亮了他的人生路。
近年来,他制作的灯笼美轮美奂,屡获大奖:2019年6月镇江庙会手工艺展览荣获三等奖,2021年2月南京夫子庙传统花灯节荣获特等奖,2023年1月东牌楼江苏省非遗秦淮灯展获状元奖。作为非遗文化的民间艺人,他曾多次受邀,到花园二小、清潭中学、北郊中学等学校内教授学生制作兔子灯,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
如今,他非常热衷于残疾人公益事业,耐心细致地将兔子灯制作方法倾囊相授,让更多的残疾人也能学上一门手艺,通过制作灯笼来贴补家用,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梦想。
一碗元宵,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递浓浓助残情
手捧一碗元宵,带上一个“福”,残协代表们和志愿者整装待发,手把手地教残疾人温水和粉、压扁成型、放馅,最后将汤圆包住,放入锅中煮沸,并将汤圆送给辖区内30户困难残疾家庭,同时也送上一份关怀和节日的祝福。
当来到分散供养的特困残疾人冯来发家时,他正在考虑要不要出门买元宵,这位独居老人今年73岁,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一辈子没有生育过子女,因肢体三级残疾一直没有收入来源,2005年开始享受低保救助,年满60周岁后成为分散供养的城市特困三无老人,平日里,社区每周都会上门探望,时常拎点米油,带点爱心菜,高温时令送电风扇和防暑降温用品,疫情期间送药,嘘寒问暖,关爱有加。看到一碗福气满满的元宵,他笑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连连道谢:“你们总是想着我,照应着我,谢谢!谢谢!”
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活动圆满结束。带上瑞兔的祝福,大家拍照留念,记录新年的开篇。